王薇薇 Elsa Wang 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

「我同意在歐美市場的積累經驗,的確不易和老資歷畫廊相比,但能力上我們還是很有實力的,只是這需要長期資金、人力、遠見的注入,不可能短期見效。」- 感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梁信專訪撰文。

2021 年 5 月底,我們曾經對全新落「滬」進駐上海外灘畫廊群的藍騎士畫廊( Bluerider Art )創辦人王薇薇進行過一次專訪。彼時的她透過視訊攝影機的另一端,向21世紀經濟報道分享了自己創辦畫廊的緣起,以及在上海外灘的百年老建築中設立上海空間的希冀與展望。那時的王薇薇談起自己「年方八歲」的藍騎士畫廊,言語中有期待,也有堅定的決心。

去年是藍騎士畫廊的九週年, 王薇薇認為即將走入第十年,「在藝術圈裡依然很年輕」。但那時候的她已經默默為自家的畫廊許下了一個大膽的「生日願望」:「邁入第十年,將正式啟動Bluerider ART 倫敦藝術空間,進駐歐陸中心舞台。不分東西,不忘熱愛,站上世界舞台傳播共築藝術心靈的淨土。”

今年的9 月9 日,她的這個心願得以實現。籌備多時的藍騎士畫廊倫敦・梅費爾新空間(London·Mayfair)正式開幕,並帶來了開幕首展“宇宙家園( Homeland Universe )”, 呈現了 16 位代理藝術家的特別創作。

過去幾年,許多國際大畫廊都在積極擴張,而中國畫廊「出海」的聲音也頻頻出現。以藍騎士畫廊為樣本,近日 21 世紀經濟報道再一次採訪了藍騎士畫廊的創始人王薇薇,請她向我們分享並回顧了十週年來畫廊的成長和進步,以及她對中國畫廊進軍海外藝術市場的觀察與思考。

先扎根本土

回顧過往的十年,王薇薇欣慰於她的團隊已經發展出了一套「Bluerider ART-藝術家-收藏家」三者之間成熟運作的營運模式。由於這套高效的模式,藍騎士畫廊可以在新創地的台北空間持續成長,而後又在上海空間和倫敦空間快速複製落地,並兼顧藝術性與商業性。這套摸索的專業營運模式讓她覺得自己的畫廊好像從小孩子成長為成年人,有了成熟而理智的一面。但她也謙虛地表示,上海空間還只是進駐的第三年,倫敦空間更是三個月未滿,要在畫廊空間所進駐的城市本土生根發芽,還需要「初生牛犢」般的開創眼光與務實努力並重去耕耘。

十年以來,畫廊的成長也經歷了許多不同的階段。但王薇薇相信“只有根深,才會葉茂”,市場對國外藝術家的接受度以及團隊的培養與默契一直都是她最為關注的兩個最有挑戰性的發力點。她對記者表示:「看展覽是一回事,收藏又是另一回事,在亞洲推廣國際藝術家的收藏,並不是想像中的單純,會比較複雜,這是需要長時間投入、以專業能力獲得藝術家及藏家信任,並在藝術圈建立口碑的。」而另一方面,藝術人才的培養,尤其是藝術與商業、理性與感性並重的人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時間熟悉訓練,也要保有對藝術的熱情。她指出“:在選擇人才之初,我們會花很多時間仔細挑選適合的人才,除了本身要具備專業、能力、活力,一定要可以與團隊共事達成默契。”

在2021 年上海空間落成後,兩年來她也有了更多的機會直接跟本土的藏家打交道。根據王薇薇觀察,上海在藝術的一級市場上相對較年輕化,積極、重視群體的分享,對於新事物或新形式也敢於嘗試。她也發現,中國的藏家在考慮選購時,資深藏家往往有自己的一套既有收藏邏輯,不用太多解釋;新進的藏家則比較需要第三方的認同或與群體分享,對於一級市場的藝術家,如果不熟悉會存觀望心理。她說:“可能(這些新進藏家)還在摸索學習階段,聽了太多建議,反而不太確定自己收藏的對不對。 ”

而站在畫廊主的角度來看,在藝術機構「群雄競逐」的上海灘,藍騎士畫廊一直堅持做自己最根本的特色:強調藝術家的精神性、藝術家平均年齡50歲、單件作品平均價格不超過一百萬的定位區隔。這樣鮮明的定位,為其贏得了堅實的立足點。

中國的藏家在考慮選購時,資深藏家往往有自己的一套既有收藏邏輯,不用太多解釋;新進的藏家則比較需要第三方的認同或與群體分享。

再走向世界

每當海浪襲來,總有隨波逐流的船,也有迎風而上的帆。在前幾年全球疫情的持續影響以及國際局勢變化大潮中,有的畫廊默默地縮減了規模靜待春風,有的則選擇邁步開拓走上國際化外延之路。

當被問及為何在此時選擇邁出進軍海外這一步時,王薇薇肯定地表示:「準備好了,任何時候都是好時機。」她對記者說道,上海的畫廊空間是在全球疫情期間開始進駐的,倫敦空間是全球疫情全面解封後開幕的,「只要長期風險評估是穩定的,其實短期的波動對我來說,並不影響長期的目標計畫。從低處出發,反而有時間培養面對嚴峻考驗的實力。”

而對於中國畫廊出海的呼聲,一直以來都有人認為,相對於高古軒、豪瑟沃斯等老資歷的畫廊,中國的畫廊大多是2005年後出現的,要走出亞洲向歐美擴張,在積累上或者能力上仍有許多不足。王薇薇則樂觀地看到:「我同意在歐美市場的累積經驗,的確不易和老資歷畫廊相比,但能力上我們還是很有實力的,只是這需要長期資金、人力、遠見的注入,不可能短期見效。所有產業的大型企業要在歐美立地生根,都會面臨工會法規等等的嚴厲挑戰。相比之下,藝術畫廊小而美,還比較有機會。” 

說到畫廊十週年完成的全新倫敦空間,它位於倫敦市中心梅費爾區這個集浪漫文藝於一身的富人區。畫廊所在的阿爾比馬爾街,以喬治・蒙克・阿爾比馬爾公爵命名,人文藝術氛圍濃鬱,緊鄰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頂級精品區邦德街、皮卡迪利街及倫敦麗茲酒店等。延續創辦人在古老建築中展現當代藝術的偏好,她選擇了一幢二級歷史保護建築,空間所在的門號建築為1715 年落成,《阿爾比馬爾 街47 號的歷史》一書中曾詳細記錄其三百年的豐富歷史,無數貴族紳士、政治家、建築師、戰地英雄都曾在此居住,其中亦不乏畫廊、出版商、奢侈品等文化與時尚機構進駐。 

對於倫敦新空間的藝術家選擇,王薇薇表示,倫敦空間將延續藍騎士畫廊長期代理的藝術家,但展出上會更加創意突破,並逐步調整華人藝術家展出比重。“我們目前還處在團隊磨合調整階段,至於倫敦藝術市場,除了藝術家本身的實力很重要,Bluerider ART 以多重面向的收藏服務切入巿場,將會是一個創新的挑戰。”

(作者:梁信 編輯:洪曉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