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週末畫報 雜誌
編輯 遇嫿 撰文 果枝 設計 Lee 專訪
SAFEGUARD VOICE OF THE TIMES
立足外灘,捍衛時代的聲音
編輯遇嫿
撰文果枝
圖片 藍騎士藝術 Bluerider ART提供
設計 Lee
成立於中國台北市的藍騎士藝術空間,名字來自前衛藝術家瓦西里·康定斯基著名的團體“藍騎士(Der Blaue Reiter)”,寓意“捍衛心靈的藍騎士精神”。坐落於外灘百年建築之中的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上海·外灘空間開幕之後,擔任著橋樑一般的角色, 透過各種豐富而具體、專業而生動的藝術活動,諸如:定期深度導覽,到頂尖行家品味美學講座,藝術知識分享活動、獨立製作的全網絡節目、雲端頻道等等,將藝術與生活串聯起來,為人們提供了一處獲得高品質專業收藏服務以及探討文化美學的全方位空間。
藍騎士藝術 Bluerider ART上海·外灘空間所在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外觀
蜿蜒的蘇州河,流經六區終於在外灘匯入黃浦江。在外灘的萬國建築群曾經吸引了大量金融、外貿機構 ,如今的它魅力依舊,從而成為了諸多藝術機構的實驗場、根據地。
外灘的「新房客」——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上海·外灘空間位於四川中路133 號,前身為英國卜內門洋行,該建築以其出色的新古典主義風格,被譽為外灘「第二立面」之瑰寶。畫廊在今年六月呈現的新展「卡蘿·普魯莎:奇異吸引子」(Carol Prusa: Strange Attractors)中,充分利用了百年建築一樓本身的層高,以捲軸的形式,懸掛展示了與展覽同名的巨幅銀針筆繪畫作品。作品長達九米,預示人體的脈輪彷若一氣呵成,不僅展現了藝術家精湛的技藝,更宣告了畫廊具備展示大型藝術作品的能力與野心。
INTERVIEW With Elsa Wang
(藍騎士藝術 Bluerider ART 創辦人)
藍騎士藝術上海·外灘空間從2021年5月落成開幕至今,作為蘇州河沿線藝術文化空間的重要參與者之一,體驗如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和挑戰?
作為新駐藝術空間,我們在過去幾年的大量工作都在面對和解決新駐空間 會遇到的問題。畫廊把首階段的發展重點集中在了基礎結構的構建,包括空間、地理、團隊人才、流程、物流、進出口、行政等方面,尤其是對疫情的彈性應對。這些問題在疫情這一特殊情勢的加持下變得更為錯綜複雜,慶幸我們在首階段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下一個階段,我們希望能更好地融入和紮根上海,深入研究和適應當地文化,在藏家的開發和培育上發力。
蘇州河沿岸散落著不少藝術群落,畫廊當初選址外灘百年建築,出於何種考量?
我對上海有著與生俱來的親切感,首先是因為我的父親,他出生於江陰,在很小的時候就搬到了上海,在上海長大,而我在一次創業期間,亦頻繁在上海、台北兩地走動。就我而言,上海是中國對外開放、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同時在經濟和文化上,對內具備超強的輻射能力。外灘,作為上海的地標和文化符號,在中國乃至世界,有著難以撼動的地位,選址外灘無論在當初還是現在,都是不容置疑的選擇。畫廊主攻當代藝術,百年建築不同於傳統的白盒子,與當代藝術能產生更為鮮活有趣的對話。此外,畫廊上海外灘所在的百年建築從歷史走到今天,又將走向未來,對我個人二次創業而言,意義非凡。
UCCA Edge、上海蘇富比空間、Fotografiska、SUHE HAUS及沿岸眾多藝術空間在蘇河灣沿岸相繼落成,在你看來,這一藝術群落形成和發展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它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人才,尤其是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上海長期以來累積了豐富的歷史文化, 作為一個重要的通商口岸,擁有廣闊的高知腹地和成熟便民的行政系統, 匯聚了大量世界一流的人才,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資源。當代藝術在空間需求和周邊配套方面有其特殊需求,如空間釋放、物流交通和人才供應。政策將影響藝術文化產業的群聚效應和整體環境的發展方向。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取決於政策是否以藝術為中心進行規劃, 例如設置配套的獎勵措施,而不僅僅是依附於房地產發展。
蘇州河滋養了上海藝術文化脈絡,深遠影響了上海的藝術敘事,藍騎士藝術是否組織當地的藝術展覽 / 交流活動,進一步豐富蘇州河沿線的文化藝術生態圈?
我試想過,如果對蘇州河沿岸的藝術空間進行整體的規劃串聯,不僅有助藝術資源的有效利用,也能增強城市的文化氛圍和形象。畫廊自開幕以來,每個月都會舉辦免費的、面對公眾的“WALKER”精緻導覽,深入介紹畫廊藝術家和當前展覽,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導覽資訊於微信、小紅書等社群平台發布,觀眾無需預約,歡迎現場臨時加入。無論你的身分或背景為何,只要你喜愛藝術,都能在畫廊平等、自由地享受藝術。我想這也是開放城市的魅力。除此之外,我們也在線上發力,推出雲端頻道“BlueriderSky”,記錄並製作了大量藝術家及其創作和對談的視頻,這些都可以在畫廊的視頻號碼裡看到。透過這些具體的活動,畫廊與觀眾進行了積極的互動,並收到了許多正面的交流和回饋。
畫廊連結藝術家、藏家、策展人等藝術從業者與觀眾,藍騎士藝術上海·外灘空間的藏家和藝術愛好者有什麼特徵,是否有別於他處?
上海在當代藝術領域接軌全球,這裡的藝術氛圍和市場環境可以讓國際藝術家的作品得到展示和認可。畫廊上海空間的藏家群體來自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背景,這種多元性為藝術市場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和美學。然而,儘管他們的身份背景各異,上海藏家和北京、香港或台北等地的藏家又存在相似性,首先他們大都數都受過高等教育,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他們關注全球藝術動態,具備超前的藝術視野;他們自信、樂觀、開放,願意接受和嘗試新事物。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藏家不僅僅是被動的觀賞者,他們對藝術有著自己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藝術鑑賞方面有獨到的眼光,能夠發現和欣賞作品中的美與價值。
藍騎士藝術倫敦·梅費爾空間於去年9月開幕,你對台北、上海和倫敦三城空間的發展有何側重、規劃或展望?
藍騎士藝術在倫敦、上海、台北三城共設有四個空間,我們自2013年台北出發,2021年起入駐上海,2023年落地倫敦,這一系列有計劃的擴張旨在建立具有影響力的東西方藝術交流平台,提供專業收藏服務。畫廊的定位是發掘創作獨特、風格穩定、有未來潛性的藝術家,藝術品的內容及展出的空間,提供我們高品質策展的基礎,激勵著我們自己,可與藏家們一起見證我們代理藝術家們,更驚艷傳世作品的誕生。落地倫敦將緊密我們與藝術家的聯繫,從而為藏家爭取更優更新的作品。在未來,我們希望能整合三城的資源,在策展有所拓展和連動,在運作上能有更緊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