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博會】ART021 香港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1F-04

看展覽 Exhibition


展場照片 Installation View

2024 ART021

Bluerider ART 藍騎士藝術空間
展位
1F-04

展期
2024 年 8 月 29 日 至 9 月 1 日

開放時間
尊貴藏家預覽(僅限邀請)
8 月 29 日 (四) 13:00-20:00
8 月 30 日 (五) 13:00-15:00
公眾日
8 月 30 日 (五) 15:00-20:00
8 月 31 日 (六) 13:00-20:00
9 月 1 日 (日) 13:00-18:00

展覽地點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大樓 富藝斯亞洲總部  

Bluerider ART 藍騎士藝術空間
2024 ART021 #1F-04

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榮幸地宣布將參與首屆ART021 HONG KONG香港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此次是疫情後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首次回歸香港參與藝博會。展會期間精選多位國際藝術家的近年代表作品,創作媒材涵蓋繪畫、裝置與影像,以多元前衛的當代主題呈獻給粵港澳大灣區藏家與藝術愛好者們。

本次展會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帶來多件焦點作品,包括中國藝術家曹吉岡(Cao Jigang)的《2019 No.3》以坦培拉繪畫獨有的溫潤玉質感表現遠山的崇高意境。德國藝術家克里斯蒂安・格琳(Christiane Grimm)的《色彩的秘密生活II》(La vie secrète des couleurs II)將大自然的景色融入獨創的方形裝置,在光線與視線移動間展現“不插電的動態光影”。西班牙藝術家里埃拉・伊・阿拉貢(Riera i Aragó)的《雙輪飛機》(Two Wheel Plane)由螺旋槳開啟的空間探究,代表著承載生命旅程的探險捷克塗鴉先驅楊・克拉(Jan Kaláb)的《震動的藍色彩蛋0123》(Vibrating Blue Egg 0123)將宇宙的無垠深邃以“圓”的形式與色彩漸變,濃縮至畫布上。法國藝術家弗朗索瓦・邦內爾(François Bonnel)的《故事的全局》(The Whole Story)將音樂融入繪畫,在線條、色彩間尋求平衡之美。

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創辦人 Elsa Wang 王薇薇表示 :“疫情前Bluerider ART藍騎士藝術每年到香港展出4次以上,對於香港的藏家與巿場深耕已久,疫情以來亞洲藝術市場陸續有不少變化,此次首度回歸,對於新興起的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發展及未來走向深表關注,也期待與久未見面的藏家們相聚。”

參展藝術家
曹吉岡 Cao Jigang
克里斯蒂安・格琳 Christiane Grimm
里埃拉・伊・阿拉貢 Riera i Aragó
楊・克拉 Jan Kaláb
弗朗索瓦・邦內爾François Bonnel
威利・希伯 Willi Siber
馬克 Marck
卡蘿.普魯莎 Carol Prusa
帕斯卡爾・多比斯 Pascal Dombis
貝納特・奧拉貝里亞 Beñat Olaberria
珍娜・華生 Janna Watson
卡里.安妮.赫勒伯格.巴赫里 Kari Anne Helleberg Bahri

部分展出作品Highlight

曹吉岡 Cao Jigang(China, b.1955)

中國藝術家曹吉岡(b.1955)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曹吉岡的創作經歷了40年的演變,從早期的油畫、鉛筆畫染到研究歐洲古老的坦培拉技法,並將水墨的筆墨暈化與氣韻帶入,使坦培拉在層層暈染下的溫潤特性柔化了山水的斜向切割構圖,山形線條如瓷器邊緣般具淡雅詩意。2020年開始,曹吉岡逐漸走向極簡風格,沈靜的畫面感與空寒的意境,讓山水如一抹虛影於天地間,將古典人文美學與極簡主義相容,創造中國天人合一的抽象境界。作品獲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等機構,以及兩岸三地資深藏家永久收藏。

克里斯蒂安·格琳 Christiane Grimm(Germany, b.1957

德國藝術家克里斯蒂安・格琳(b.1957)畢業於斯圖加特大學建築所,創作從建築與立體的觀點出發,以特殊玻璃、壓克力等材質結合其特性,精確地處理分層。垂直水平分割的塊狀圖形伴隨物理光線影響著圖像的具體性,作品會隨觀看位置與光線變化,漸變出流動的色澤,使格琳的創作又被稱為“不插電的動態光影”。2024年德國 Kunststation Kleinsassen 藝術機構舉辦了格琳的大型個展,作品獲德國海德堡市政府、德意志銀行,以及眾多私人美術館Das Kleine Museum、Kunsthalle Würth等永久收藏。

里埃拉·伊·阿拉貢 Riera i Aragó(Spain, b.1954)

西班牙藝術家里埃拉・伊・阿拉貢(b. 1954)以五十年創作生涯代表的天上螺旋槳、海中潛水艇的圖像意念深入人心,融合抽象表現主義及未來主義的繪畫、雕塑、版畫作品,混合機械、航行獨特風格聞名。《雙輪飛機》(2020)表現在有形及無形的空間中轉換,小小的螺旋槳飛機從實體跨越至神秘的空間,是一場歷練、挑戰或是生命的獨白。阿拉貢談到:“旅行是我展覽標題中常見的主題之一,它指的是藝術所代表的旅程,生命本身就像旅程一樣。”阿拉貢曾在眾多歐洲博物館舉辦個展,作品獲得法國亞爾梵谷基金會、西班牙巴塞隆納市政廳、比利時西法蘭德斯省旅遊局和芝加哥波音公司等機構永久收藏。

楊·克拉 Jan Kaláb (Czech Republic, b.1978)

楊・克拉(b.1978) 是捷克塗鴉的先驅,30年的創作中經歷過兩個不同階段的演變從街頭慢慢發展至畫布上,並以點出發,透過色彩發展出圓的形變及3D立體雕塑,不斷探討畫面的深度、動態、改變、時間凍結、永恒邊界等,將戶外的狂放塗鴉濃縮成抽象的幾何色彩。這件作品基於創造顏色條紋漸變的視覺效果,和通過將剪影後退到深色調中,創造深邃的透視與層次。在此新系列作品中,藝術家減少了調色板,專注於讓繪畫中的動態形狀平靜下來,有別以往系列充滿動態張力不同,畫面中的主色表現對色彩最為純粹的迷戀,經不斷的簡化與削減後,所有的視覺張力得以在微妙的色調差異中表現。楊·克拉的作品曾代表捷克在上海世界博覽會捷克館展出,作品收藏於捷克和斯洛伐克國家博物館、巴西國家藝術博物館、中國德基美術館、韓國烏山美術館 。

弗朗索瓦·邦內爾 François Bonnel(France, b.1968)

弗朗索瓦・邦內爾(b.1968)以即興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將音樂性融入創作中,在過程中不斷探索各種創作技巧及媒材,包括使用數位媒體、攝影及拼貼技術。隨著音樂性的不同風格,直率單純的線條、形狀、色彩,具高識別度,自由而純粹地釋放對藝術的熱情。邦內爾藉由觀察、感受日常景象,將其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靈感和素材,使平凡的事物煥發出不凡的光彩。作品永久收藏於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更獲紐約路易威登、巴黎歐萊雅、Longchamp等國際精品及眾多私人收藏。

看作品 Works


藝術家 Artist


曹吉岡 Cao Jigang
(China, b.1955)

曹吉岡 Cao Jigang(中國, b. 1955)出生於北京,198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2000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表現研修組,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基礎部,現居住創作於北京。曹吉岡的創作融合東西方美學、文人思想,早期以油畫描繪長城廢墟,歷經不同時期鑽研,後選擇歐洲古老坦培拉技法,畫出巨幅《廣陵散》、《荒寒》系列,作品獨有的半透明光感、瓷釉般溫潤的玉質感,以「有為」的層層塗抹,表達「虛空」意境,近期「去山水化」、「極簡」風格,更打開天人哲思的想象空間。曾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獎(1999)並多次於中國美術館及海內外展出,作品由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等機構,以及兩岸三地資深藏家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Christiane Grimm 克里斯蒂安.格琳
(Germany, b. 1957)

克里斯蒂安格琳 Christiane Grimm (German, b. 1957) 畢業於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ät Stuttgart建築所。她的創作被稱為「不插電的動態光影」。多年來她持續實驗研究光線、色彩、空間,與特殊玻璃、壓克力等材質的特性結合,有系統地、精確地、處理分層感知色彩,讓物理光線影響著圖像的具體性,作品隨著光線變化、觀看位置不同,顯示立體漸層以光作畫。作品於德國 Museum Ritter、Wilhelm Hack Museum 展出並獲頒 The public’s choice award 獎項。獲德國海德堡市政府、德意志銀行,以及眾多私人美術館Das Kleine Museum、 Kunsthalle Würth、私人機構PwC資誠聯合會計事務所…等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Riera i Aragó 里埃拉・伊.阿拉貢
(Spain , b. 1954)

目前創作及居住於西班牙巴塞隆納。於西班牙聖霍爾迪美術學校取得藝術學士學位。Aragó可謂為一位視覺詩人,由於對深海環境、潛艇、飛機等引擎機械的熱愛,「機械」成為貫穿所有作品的主軸。以青銅和回收鐵進行雕塑,也以其雕塑為描繪對象進行繪畫和紙上作品,不僅模糊了雕塑和繪畫之間的傳統邊界,最終重疊了兩種藝術形式,也模糊了功能性機械與藝術品的界線。曾於歐洲美術館舉辦多次個展,如:比利時奧斯坦德現代藝術博物館、比利時弗隆基金會博物館、法國安德烈·馬爾羅現代藝術博物館、西班牙巴塞隆納城市歷史博物館、德國海布隆市政博物館等,作品永久收藏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德國巴特洪堡ALTANA文化基金會等,其作品亦在許多知名大型公共藝術展出。

👉更多詳細資訊

Jan Kaláb 楊・克拉
(Czech Republic, b.1978)

畢業於捷克布拉格藝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 in Prague),現居住創作於布拉格。捷克塗鴉先驅的楊・克拉Jan Kaláb 30年創作,持續走在一條非傳統藝術家之路,從街頭塗鴉走入純白空間,以點出發,發展出圓的形變及3D立體雕塑,將戶外狂放濃縮在幾何形變畫布上。2023 「藍色地平線上 Blue Horizon」個展,再次突破轉為純粹沈靜。做為楊・克拉Jan Kaláb亞洲首間發掘代理畫廊,Bluerider ART於2018年舉辦其「圓的進化 Concentration」亞洲首個展,並陸續推廣至其它城市,熱度擴大受到廣大亞、歐藏家收藏。曾代表捷克在上海世界博覽會捷克館展出,作品收藏於捷克和斯洛伐克國家博物館、巴西國家藝術博物館、中國德基美術館、韓國烏山美術館,更獲DIOR、Tiffany等國際精品及眾多私人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François Bonnel 弗朗索瓦・邦內爾
(France, b.1968)

弗朗索瓦・邦內爾François Bonnel(法國, b.1968)是一位抽象藝術家,目前居住創作於法國圖魯茲。邦內爾以即興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將音樂性融入創作中,在過程中不斷探索各種創作技巧及媒材,包括使用數位媒體、攝影及拼貼技術。隨著音樂性的不同風格,直率單純的線條、形狀、色彩,具高識別度,自由而純粹地釋放對藝術的熱情。作品永久收藏於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更獲紐約路易威登、巴黎歐萊雅、Longchamp等國際精品及眾多私人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Willi Siber 威利・希伯
(Germany, b. 1949)

威利希伯 Willi Siber(德國, b.1949)畢業於德國斯圖加特大學 ( Universität Stuttgart )主修藝術史,現生活與創作於德國上施瓦本(Upper Swabia)。 以抽象裝置創作聞名,希伯表示:「我的作品始終是自由且獨立的物體,不需要敘事性地去做解釋。」承襲了德國南部上施瓦本地區巴洛克藝術與文化風貌,以及一望無際大自然風景環抱下,希伯將巴洛克華麗的色彩與律動,以及對大自然全心感動,轉化濃縮為其抽像作品,不斷以物質的可塑性,著重於形狀、色彩、質地的探索,翻轉觀者的 視覺認知。2023年榮獲德國最具價值以及文化的最高榮譽獎「Oberschwäbischer Kunstpreis」。 2019年於德國布格里登博物館(Villa Rot)舉辦40年創作回顧展,作品獲德國聯邦議院(Deutscher Bundestag)、斯圖加特國立美術館(Staatsgalerie Stuttgart)、德國辛根市立美術館(Städtisches Kunstmuseum Singenches Kunstmuseum Singenches Kunstmuseum Singenches Kunstmuseum Singen )、德國駐阿根廷大使館、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私人美術館Kunstwerk 與Museum Ritter…等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Marck 馬克
(Switzerland, b. 1964)

馬克Marck(瑞士,b. 1964),瑞士當代藝術家以錄像雕塑(Video Sculpture)聞名,現生活和工作於蘇黎士。馬克Marck是一名非典型的藝術家,年輕時才華洋溢進入知名藝術學府,卻因無法忍受制式教育而半途輟學,之後從事汽車拆解、機械電工、搖滾歌手、設計科技裝置等。馬克Marck異類豐富的人生體驗,走出學院派藝術家的想像,自行創造的錄像雕塑表現型式,以框架、女性、觀看、互動,拋出社會議題深入人心。由Bluerider ART介紹至亞洲,2019年獲義大利Academia Culturale Internazionale Cartagine頒發International Culture Award獎項。作品於國際重要展覽展出,拉珀斯維爾藝術中心、聖彼德堡當代美術館等,並由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伊斯坦布爾藝術中心、卡爾斯魯厄多藝術與媒體中心等重要國際機構及全球眾多私人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Carol Prusa 卡蘿・普魯莎
(USA, b. 1956)

畢業於美國德雷克大學(Drake University)藝術碩士,主修繪畫,現居住與創作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 普魯莎傳承文藝復興時期的銀針筆繪畫技法,鑽研天文物理學,詮釋宇宙演化的混沌相互作用,經由銀針筆的精密與洗煉灰階,以大規模銀線描繪,獨樹一格地融入雕塑形式,表達宇宙奇異之美創作聞名。 獲得SECAC藝術成就獎。 作品受邀備受國際尊崇的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邀請展,創作收錄於多本銀針筆歷史書冊,並獲全美十數間美術館永久收藏,包括邁阿密佩雷斯美術館(Perez Museum of Art, Miami),紐約美術與設計博物館(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 New York),特爾費爾藝術博物館(Telfair Museums)、弗朗西·古德和大衛·霍爾維茨收藏,以及藝術與科學博物館(Museum of Arts and Sciences)等,並於多個包括博卡拉頓藝術博物館(Boca Raton Museum of Art),西棕櫚灘博物館等舉辦大型個展。

👉更多詳細資訊

Pascal Dombis 帕斯卡爾・多比斯
(Frence, b. 1965)

法國國立里昂應用科學學院主修工程科學學位,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修習電腦藝術。現居住及創作於巴黎。出身工程及電腦科學的Pascal Dombis為法國知名數位藝術家,90年代開始利用電腦演算法作為創作手法,透過撰寫簡單的程式編碼,讓電腦進行重複性運算,操作不同變項而產出不同的視覺影像,透過立體光柵的疊合,作品呈現特殊未來感。Dombis有豐富的國際展覽經歷,包含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藝術家與機器人」展,55屆威尼斯雙年展官方衛星展「Noise」,法國文化部於巴黎皇家宮殿(Palais Royal)委託客製現地計畫「Text(e)s~Fil(e)s」,巴黎白晝之夜(La nuit Blanche),義大利阿克里當代藝術博物館等。作品由台灣國巨基金會,布達佩斯美術館、日本大型企業Seiko Epson Corp. Canon Inc.,韓國大邱美術館等重要機構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Beñat Olaberria 貝納特・奧拉貝里亞
(
Spain, b.1970)

來自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目前創作及居住於英國倫敦。創作的過程猶如一次次未經計劃的冒險,以個⼈視覺邏輯與創作語彙達到美感上的平衡,並以此探索思想的未知領域,透過抽象作品呈現不完整、不確定的⼀⾯。擁有倫敦城市與公會藝術學校美術碩士學位,曾多次參與英國各地群展以及國際展覽,近期也於巴塞隆納、瑞士、倫敦等歐洲城市舉辦個展。作品獲美國、歐洲私人藏家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Janna Watson 珍娜.華生
(Canada, b. 1983)

目前創作及居住於加拿大多倫多。擁有安大略藝術與設計學院的繪畫榮譽學位。Watson以抽象繪畫作為逃避及回歸現實的方式,當她將我們所認知的世界非物質化為筆觸,她的繪畫也以鮮明的構圖與色彩喚起觀者的情感。受到古典構圖及現代主義幾何的影響,她的作品優雅卻充滿力量,以離散卻又無法分割的色塊組合成束的色彩。曾多次參與國際展覽,包括多倫多藝術博覽會、邁阿密 CONTEXT 藝術博覽會和西雅圖藝術博覽會等,作品由麗思卡爾頓(the Ritz-Carlton)飯店、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Saks Fifth Avenue)、紐約HBC全球藝術收藏(HBC Global Art Collection)、加拿大高級摩天公寓Aura、Soho Metropolitan飯店及金融機構美國TD銀行、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等機構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Kari Anne Helleberg Bahri 卡里.安妮.赫勒伯格.巴赫里
(Norway, b. 1975)

畢業於挪威奧斯陸國家藝術學院服裝設計(National Academy of the Arts, Oslo),自小在充滿創造力的環境長大,跳脫典型挪威式極簡風格,承續北歐憂鬱冷冽的氣質,融合服裝工藝,利用舊衣、碎布、殘片織品,混亂中透過解構、縫合、再造,賦予作品新意象,以中性色彩的織品藝術(Textile Art) 探討當下社會集體的限制、期待、秩序、孤立議題,形成個人獨特風格。曾於挪威Kunstmuseet NordTrøndelag、Danubiana Meulensteen Art Museum等美術館、及丹麥Socle Du Monde雙年展展出,作品由Kongsberg Municipality,Den Norske Husflidforening等機構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