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博會】2024 JINGART 藝覽北京 #A21

看展覽 Exhibition


展場影片

展場照片

現場照片

Bluerider ART 藍騎士藝術
參展 2024 藝覽北京 科學藝術呈現多元奇異之美

藍騎士藝術 Bluerider ART 於 2024 藝覽北京(JINGART)呈現多元國際藝術家的繪畫、裝置與雕塑,以科學藝術呈現多元奇異之美。

本次展會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 精選多件科學藝術結合,極簡風格及抽像作品,焦點作品包括曾獲德國最具價值及文化最高榮譽“Oberschwäbischer Kunstpreis”的當代藝術家威利・希伯(Willi Siber),擅長色彩、材質、型式, 顛覆物質可塑性,翻轉觀者的視覺認知。 實現科學藝術結合的藝術家卡蘿・普魯莎(Carol Prusa)繪畫新作,詮釋宇宙演化的混沌相互作用,與生命呼吸歡愉的萬物理論。中國藝術家曹吉岡(Cao Jigang)坦培拉繪畫,多層次罩染的灰色邊緣,玉質的溫潤,極簡的線條張力,彰顯了山形於天地間平穩的內斂氣韻。德國藝術家迪爾克・薩爾茲(Dirk Salz),以樹脂創造帶有色彩、透明感與空間深度的三維視像,在透明度與反射性的視覺效果下,使觀者自身的倒影與反射也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

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 長期深耕亞洲藝術市場,創辦人Elsa Wang王薇薇表示,「此次再度參與藝覽北京,相較過去幾屆,藍騎士今年帶來更為國際、成熟、精采、極簡的精品 ,希望藉由更多與藏家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呈現難得的國際當代知名藝術家創作。」

Bluerider ART 藍騎士藝術參展藝術家
威利・希伯 Willi Siber
曹吉岡 Cao Jigang
卡蘿. 普魯莎 Carol Prusa
迪爾克・薩爾茲 Dirk Salz
楊・克拉 Jan Kaláb
克里斯蒂安・格琳 Christiane Grimm
貝納特・奧拉貝里亞 Beñat Olaberria

威利・希伯 Willi Siber(Germany, b.1949)
德國藝術家威利・希伯(b.1949)在長達 45 年的創作歷程中,始終圍繞著材質、形狀、色彩與光線不斷地探索。 作品承襲了德國南部上施瓦本地區巴洛克藝術與自然風貌,將華麗的色彩與律動,轉化濃縮為其抽像作品,創作出的形體矛盾感,挑戰著觀者的視覺與觸覺感知。 2019 年德國布格里登博物館(Villa Rot)舉辦 40 年創作回顧展,作品獲德國聯邦議院(Deutscher Bundestag)、斯圖加特國立美術館(Staatsgalerie Stuttgart)、德國辛根市立美術館(Städtisches KunstmuseumSingen)、德國駐阿根廷大使館、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私人美術館Kunstwerk 與 Museum Ritter…等永久收藏。

曹吉岡Cao Jigang (China, b.1955)
中國藝術家曹吉岡(b.1955)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曹吉岡的創作經歷了40年的演變,從早期的油畫、鉛筆畫染到研究歐洲古老的坦培拉技法,並將水墨的筆墨暈化與氣韻帶入,使坦培拉在層層暈染下的 溫潤特性柔化了山水的斜向切割構圖,山形線條如瓷器邊緣般具淡雅詩意。 2020 年開始曹吉岡逐漸走向極簡風格,沈靜的畫面感與空寒的意境,讓山水如一抹虛影於天地間,將古典人文美學與極簡主義相容,創造中國天人合一的抽象境界 。 作品獲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等機構,以及兩岸三地資深藏家永久收藏。

卡蘿・普魯莎 Carol Prusa (U.S.A, b.1956)
美國藝術家卡蘿・普魯莎(b.1956)擅長以銀針筆結合天文物理學創作大型裝置。普魯莎受到文藝復興圓頂教堂繪畫的啟發,開始埋首銀針筆繪畫研究,以洗練的灰階展現自成一格的創作風格。普魯莎早期從半弧形體發展到 360 度的球體創作,機械的紋理與平衡反覆的圖形,詮釋宇宙演化的核心混沌相互作用與運作的邏輯。近期普魯莎轉向平面畫作以及大型裝置,跳脫以往球體裝置,開創新平面風格。2019 年普魯莎於美國佛羅裡達博卡拉頓藝術博物館舉辦大型個展,作品收錄於多本銀針筆歷史書冊,並獲得紐約美術與設計博物館(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邁阿密佩雷斯美術館( Perez Museum of Art)等十數間歐美博物館永久館藏。

迪爾克・薩爾茲 Dirk Salz(Germany, b.1962)
德國藝術家迪爾克・薩爾茲(b.1962)出身於藝術世家,從小學習繪畫與藝術史,並受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影響,藉由油漆滾筒與潑灑方式,以層層堆疊的 顏料與環氧樹脂構築出抽象帶有三維空間深度的色塊。 透明與反射性的效果使得他的作品跳脫傳統極簡主義,觀者不僅隨視覺與光線變化感受色彩與空間的深度,還可從中看見自身倒影,賦予作品神秘又帶互動性的色彩。 作品獲 Akzo Nobel藝術基金會與眾多名人藏家及著名機構收藏。

楊・克拉 Jan Kaláb(Czech Republic, b.1978)
楊・克拉(b.1978)是捷克塗鴉的先驅,在30 年的創作中經歷過兩個不同階段的演變從街頭慢慢發展至畫布上,並以點出發,透過色彩發展出圓的形變 及3D 立體雕塑,不斷探討畫面的深度、動態、改變、時間凍結、永恆邊界⋯等,將戶外的狂放塗鴉濃縮成抽象的幾何色彩。 這次帶來近期最新系列作品,單色的漸變色階變化創造作品空間的深度,光的流動性,將剪影後退到深色中,創造出深邃的透視感。 楊·克拉的作品曾代表捷克在上海世界博覽會捷克館展出,作品收藏於捷克和斯洛伐克國家博物館、巴西國家藝術博物館、中國德基美術館、韓國烏山美術館。

克里斯蒂安・格琳 Christiane Grimm (Germany, b.1957)
德國藝術家克里斯蒂安・格琳(b.1957)畢業於斯圖加特大學建築所,創作從建築與立體的觀點出發,以特殊玻璃、壓克力等材質結合其特性,精確地處理分層。 垂直水平分割的塊狀圖形伴隨物理光線影響著影像的具體性,作品會隨著觀看位置與光線變化,漸變出流動的色澤,使格琳的創作又被稱為「不插電的動態光影」。 2024 年德國Kunststation Kleinsassen 藝術機構舉辦了格琳的大型個展,作品獲德國海德堡市政府、德意志銀行,以及眾多私人美術館 Das Kleine Museum、Kunsthalle Würth 等永久收藏。

貝納特・奧拉貝里亞 Beñat Olaberria (b. 1970, Spain)
貝納特・奧拉貝里亞(b.1970)畢業於倫敦城市藝術學院碩士,他把創作過程比喻為“散步”,不知最終的目的地會在哪,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與人物都影響 著他的冒險。 局促的鉛筆線條、厚重的壓克力顏料,如他沿途探索、留下的記號般,透過抽象性的構圖,呈現不完整、不確定的一面。 畫作的留白開放給觀者各自詮釋,以自身的經驗去填補與畫作中的空隙,意義上的不具體,也讓作品本身擁有多種解讀方式。 奧拉貝裡亞曾於英國、瑞士等歐洲城市舉辦個展,並或歐美私人藏家永久收藏。


2024 藝覽北京


Bluerider ART 藍騎士藝術
展位 A21

開放時間:
尊貴藏家預覽
5 月 23 日 週四 13:00-20:00
5 月 24 日 週五 13:00-20:00
公眾日
5 月 25 日 週六 11:00-20:00
5 月 26 日 週日 11:00-20:00

展覽地點
T-10 / SKP-S 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86號4樓

藝術家 Artist


Willi Siber 威利・希伯
(Germany, b. 1949)

威利・希伯 Willi Siber(德國, b.1949)畢業於德國斯圖加特大學 ( Universität Stuttgart )主修藝術史,現生活與創作於德國上施瓦本(Upper Swabia)。 以抽象裝置創作聞名,希伯表示:「我的作品始終是自由且獨立的物體,不需要敘事性地去做解釋。」承襲了德國南部上施瓦本地區巴洛克藝術與文化風貌,以及一望無際大自然風景環抱下,希伯將巴洛克華麗的色彩與律動,以及對大自然全心感動,轉化濃縮為其抽像作品,不斷以物質的可塑性,著重於形狀、色彩、質地的探索,翻轉觀者的 視覺認知。2023年榮獲德國最具價值以及文化的最高榮譽獎「Oberschwäbischer Kunstpreis」。 2019年於德國布格里登博物館(Villa Rot)舉辦40年創作回顧展,作品獲德國聯邦議院(Deutscher Bundestag)、斯圖加特國立美術館(Staatsgalerie Stuttgart)、德國辛根市立美術館(Städtisches Kunstmuseum Singenches Kunstmuseum Singenches Kunstmuseum Singenches Kunstmuseum Singen )、德國駐阿根廷大使館、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私人美術館Kunstwerk 與Museum Ritter…等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曹吉岡 Cao Jigang
(China, b. 1955)

曹吉岡 Cao Jigang(China, b. 1955)出生於北京,198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2000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表現研修組。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基礎部。曹吉岡的作品融合東西方美學,用混生方式表現中國山水畫中的「虛空」。知名中國藝術評論家夏可君教授Ph.D 談論曹吉岡作品 :「曹吉岡的坦培拉作品乃是連接自然與生活,西方古典與中國古典,傳統與當代,現實與夢想之間的仲介,是在趙無極與朱德群的抒情風景抽象之後,華人藝術家所給出的另一個新階段,這就是古典山水畫的歷史記憶與西方古典的手法觸感,經過新的極簡主義與虛薄化轉換,更為具有東方典雅高貴的氣質與生命洗心的精神。」曾多次於中國美術館及海外展出,榮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獎(1999)並由中國美術館、 上海美術館…等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Carol Prusa 卡蘿・普魯莎
(USA, b. 1956)

德雷克大學(Drake University)藝術碩士,主修繪畫。現居住、創作、教授於美國佛羅里達州,以 Silverpoint 銀針筆創作大型裝置著稱。經由銀針筆的精密與洗煉灰階獨樹一格的創作方式,探討宇宙生命的起源。作品曾受邀參與備受國際尊崇的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邀請展,創作並收錄於多本銀針筆歷史書冊,歐美展出經歷豐富。獲全美十數間美術館永久收藏,包括紐約美術與設計博物館(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邁阿密佩雷斯美術館(Perez Museum of Art)、斯賓塞美術館、與科勒藝術中心…等等,Carol Prusa 於2017年獲得了SECAC藝術成就獎,並在2019年於美國佛羅里達博卡拉頓藝術博物館(Boca Raton Museum of Art)舉辦大型個展。

👉更多詳細資訊

Dirk Salz 迪爾克・薩爾茲
(Germany, b. 1962)

Dirk Salz出身於藝術世家,從小學習繪畫與藝術史,現創作居住於德國魯爾河畔米爾海姆。Salz在創作過程從不使用筆刷和畫布,而是藉以油漆滾筒及潑灑樹脂的重力,使得他的作品跳脫出傳統極簡主義,持續探索透明度、色彩的影響、與線和空間的關係。受Abstract Expressionisim(抽象表現主義)代表畫家Barnett Newmann、Mark Rothko及Ad Reinhardt影響甚深,他在色彩深度及層次感的掌控也總能與源自於南加州的Light and Space Movement(光與空間運動)連結。Salzk的作品曾在歐洲、美國各城市展出,也獲許多私人藏家及機構收藏,包含全球領先的油漆和塗料企業Akzo Nobel。

👉更多詳細資訊

Jan Kaláb 楊‧克拉
(Czech Republic, b.1978)

畢業於捷克布拉格藝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 in Prague),現居住創作於布拉格。捷克塗鴉先驅的楊・克拉Jan Kaláb 30年創作,持續走在一條非傳統藝術家之路,從街頭塗鴉走入純白空間,以點出發,發展出圓的形變及3D立體雕塑,將戶外狂放濃縮在幾何形變畫布上。2023 「藍色地平線上 Blue Horizon」個展,再次突破轉為純粹沈靜。做為楊・克拉Jan Kaláb亞洲首間發掘代理畫廊,Bluerider ART於2018年舉辦其「圓的進化 Concentration」亞洲首個展,並陸續推廣至其它城市,熱度擴大受到廣大亞、歐藏家收藏。曾代表捷克在上海世界博覽會捷克館展出,作品收藏於捷克和斯洛伐克國家博物館、巴西國家藝術博物館、中國德基美術館、韓國烏山美術館,更獲DIOR、Tiffany等國際精品及眾多私人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Christiane Grimm 克里斯蒂安.格琳
(Germany, b. 1957
)

畢業於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ät Stuttgart)建築所,Christiane Grimm 的創作由建築觀點出發,結合層次性的幾何與色彩,將偌大空間中光影變化,透過與觀者的互動呈現。現居住創作於德國作品獲德國海德堡市政府、德意志銀行,以及私人美術館 Das Kleine Museum…等永久收藏,並擁有眾多私人藏家。

👉更多詳細資訊

Beñat Olaberria 貝納特・奧拉貝里亞
(
Spain, b.1970)

來自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目前創作及居住於英國倫敦。創作的過程猶如一次次未經計劃的冒險,以個⼈視覺邏輯與創作語彙達到美感上的平衡,並以此探索思想的未知領域,透過抽象作品呈現不完整、不確定的⼀⾯。擁有倫敦城市與公會藝術學校美術碩士學位,曾多次參與英國各地群展以及國際展覽,近期也於巴塞隆納、瑞士、倫敦等歐洲城市舉辦個展。作品獲美國、歐洲私人藏家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