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仁愛】Bluerider ART 8周年特展 2022.01.08 – 2022.3.31

看展覽 Exhibition


Bluerider ART 8周年特展

2022年新年到,我們一起平安跨越了新的一年。Bluerider ART 迎來成立的8周年,將於台北.仁愛盛大歡慶推出8周年特展,以象徵新年好運的金、銀、紅、白、藍、綠、橘、紫色為主題,展出精選Bluerider代理藝術家作品及近期全新創作,更有「發發發 888」8周年藝術家支持限定優惠,回饋大眾,等待您來一探驚喜。

期待蒞臨觀展!

Willi Siber 威利·希伯
Reinoud Oudshoorn 雷諾·奧德霍恩
Carol Prusa 卡蘿·普魯莎
Nick Veasey 尼克·維西
Marck 馬克
Caro Jost 卡蘿·傑斯特
Peter Krauskopf 彼得·克勞斯科夫
Thierry Feuz 西瑞·菲茲
Angela Glajcar 安格拉·格拉札
Wolfgang Flad 沃夫岡·福拉德
Jan Kaláb 楊·克拉
Tim Freiwald 提姆·弗萊瓦德
Axel Anklam 艾克瑟·安克拉姆
Almudena Pintado 阿慕黛娜·品塔多
Rine Boyer 凌·波兒
Jessica Drenk 潔西卡·准珂
Christiane Grimm 克里斯蒂安·格琳
Bryan Ida 布萊恩·伊達
Pojui Lin 林伯瑞
Frank Maier 法蘭克·邁爾
Dylan Martinez 迪倫·馬汀尼茲
Tanja Rochelmeyer 譚雅·侯荷麥爾
Dirk Salz 迪爾克·薩爾茲
Isabella Kohlhuber 伊莎貝菈·科赫胡貝爾
Ramiro Smith Estrada 拉米羅·史密斯·埃斯特拉達
Sebastian Masegosa 賽巴斯汀·馬賽戈薩
NONOTAK studio
Amy Van Winkle 艾美·凡·溫克

Bluerider ART 8周年特展 –
Bluerider ART 台北.仁愛
展期:2022.1.8 – 2022.3.31
Tue.-Sat., 9am – 6pm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25-1號10F
 

藝術家 Artist


Willi Siber 威利·希伯
(German, b. 1949)

Willi Siber(德國,1949年生)以實驗性創作著稱,擅以木質材料、鋼與環氧樹脂(epoxy),探索物質可塑性之美學,而色彩的覆蓋更玩味其簡練風格的表現。展覽經歷遍及歐美的Siber,不僅在 Art Cologne、Art New York、Art Miami等世界重點藝博數度展出,作品更獲德國聯邦議院(Deutscher Bundestag)、德國駐阿根廷大使館、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斯圖加特國立美術館(Staatsgalerie Stuttgart)與德國辛根市立美術館(Städtisches Kunstmuseum Singen)、私人美術館Kunstwerk(Alison and Peter W. Klein Collection)與Museum Ritter(Marli Hoppe-Ritter Collection)等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Reinoud Oudshoorn 雷諾‧奧德霍恩
(Netherland, b. 1953)

Reinoud Oudshoorn 荷蘭當代極簡藝術家,畢業於荷蘭阿爾特茲藝術大學(AKI),現 居住創作於阿姆斯特丹,執教於荷蘭皇家藝術學院。Reinoud Oudshoorn 以構築空間的極簡雕塑著稱,主張「雕塑應創造比作品本身更大的空間」,「消失點」是每件作品的 開端,盡情延伸空間表述的可能,由線延展成面,再由面砌出空間的存在。展覽經歷遍 及歐美,曾於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佛多爾美術館(Museum Fodor)展出。作品於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Stedelijk Musuem Amsterdam)、荷蘭 AkzoNobel Art Foundation、荷蘭銀行(ABN AMRO)、德國私人美術館(Sammlung Schroth)等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Carol Prusa 卡蘿·普魯莎
(American, b. 1956)

德雷克大學(Drake University)藝術碩士,主修繪畫。現居住、創作、教授於美國佛羅里達州,以 Silverpoint 銀針筆創作大型裝置著稱。經由銀針筆的精密與洗煉灰階獨樹一格的創作方式,探討宇宙生命的起源。作品曾受邀參與備受國際尊崇的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邀請展,創作並收錄於多本銀針筆歷史書冊,歐美展出經歷豐富。獲全美十數間美術館永久收藏,包括紐約美術與設計博物館(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邁阿密佩雷斯美術館(Perez Museum of Art)、斯賓塞美術館、與科勒藝術中心…等等,Carol Prusa 於2017年獲得了SECAC藝術成就獎,並在2019年於美國佛羅里達博卡拉頓藝術博物館(Boca Raton Museum of Art)舉辦大型個展。

👉更多詳細資訊

Nick Veasey 尼克·維西
(British, b. 1962)

國際知名X光藝術家 Nick Veasey,藉由獨特X光穿透本質,揭示表面下隱藏的面貌,幽默而頑童式探索人事物內在的本質。 Veasey在世界各地擁有豐富展出經歷,作品登上時代雜誌封面,曾受邀TED talk演講,2017年於V&A年度特展”Balenciaga: Shaping Fashion”展出受邀拍攝的古董服飾;2018年更於全球最大攝影博物館,瑞典知名攝影美術館Fotografiska舉辦大型回顧展,並獲英國皇室威廉王子王妃及瑞典王儲親臨觀展。作品有豐富館藏紀錄,收藏於英國V&A博物館、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美國時尚設計學院美術館、德國BMW博物館、英國國立科學與媒體博物館、瑞士應用藝術設計博物館…等,並為英國V&A美術館拍攝重要館藏古董服,跨界合作對象包括Louis Vuitton、United Airline、Balenciaga等等。

👉更多詳細資訊

Marck 馬克
(Switzerland, b. 1964)

瑞士著名 Videosculpture 錄像雕塑藝術家 Marck,現居住與創作於蘇黎世。曾說「錄像雕塑是四十歲後的搖滾樂」,其獨創結合錄像與雕塑手法,巧妙述說女性面臨的社會框架。特殊的表現手法及跨文化的內容,使其展出遍及世界各地,受眾多而廣泛的收藏,包括美國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韓國鬥山藝術中心、土耳其伊斯坦堡藝術中心、韓國私人美術館 KOO HOUSE等等。

Marck 的作品看似以女性為主體,實際上則是以其作為社會縮影的代表,與框架的沖撞更探討著有形與無形的束縛,喚起觀者心中的共鳴。作品無法被單純定義為錄像與雕塑的結合,更像虛實的壹體呈現,由出演的排序、影片拍攝的精確定位,「錄像的目的不是敘述壹個故事,而是激發觀眾的情緒」,滲入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以動態的畫面觸撥我們觀看雕塑的思維,同時也築起多媒體素材,至動力機械和雕塑的手工制作。錄像雕塑以全新的形式,揉合影像的平面表述與雕塑的空間意義,不僅辟出錄像創作的新道路,也再擴張觀者的感官體驗。

👉更多詳細資訊

Caro Jost 卡蘿·傑斯特
(German, b. 1965)

慕尼黑大學法律學院及慕尼黑藝術學院畢業,現居住及創作於慕尼黑。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喜歡的藝術家,然而將這種鍾愛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露無遺的,就是來自德國慕尼黑的藝術家 Caro Jost,長期追溯以慕尼黑為大本營的抽象表現主義為主題創作。她的創作關於時間、空間及事件,另一成名系列Streetprints,造訪全球超過70個地點,將在街頭採集的痕跡烙印在畫布上。作品曾在紐約MoMA、紐約 Chelsea Art Museum、威尼斯 Guggenheim Collection等機構展出、並獲MoMA Library collection (The archives of MoMA, NY) 、Chelsea Art Museum (NY) 、Museum of the City of Munich等多間國際重要藝術機構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Peter Krauskopf 彼得·克勞斯科夫
(German, b. 1966)

Peter Krauskopf 彼得.克勞斯科夫(德,b. 1966) 生於德國萊比錫,就讀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並受萊比錫畫派先驅 Arno Rink阿諾.林克指導完成學業。目前居住及創作於柏林。Krauskopf克勞斯科夫是萊比錫畫派中第一位由寫實走向抽象的藝術家。早期作品在觀念藝術上探討,也嘗試過「條幅畫」 (strip painting),而後不斷嘗試抽象藝術的可能性。西班牙哲學家暨藝術評論者Fernando Castro Flórez費爾南多.卡斯特羅.弗洛雷斯曾形容:「透過他神秘而寧靜的畫作,Peter Krauskopf彼得.克勞斯科夫打開了那扇驚奇之窗。面對棄絕光明的虛無喜悅,他繪製了一個讓我們可以找回最強烈美感的空間。」2015年他獲得國際當代藝術知名項目 Falkenrot Prize,曾受邀於歐洲重要城市柏林、慕尼黑、萊比錫、里斯本等城市舉辦個展,作品被紐倫堡日耳曼國家博物館(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 Nuremberg)、G2萊比錫藝術館(G2 Kunsthalle Leipzig)、慕尼黑Munich Re風險管理藝術收藏(Munich Re Art Collection Munich)等機構典藏。

👉更多詳細資訊

Thierry Feuz西瑞‧菲茲
(Swiss, b. 1968)

藝術家Thierry Feuz西瑞.菲茲,出⽣於維也納,擁有瑞⼠⽇內瓦藝術與設計⼤學碩⼠ (Haute École d’Art et de Design),⽬前以⽇內瓦為創作據點。在他的藝術世界中,藝術、科學、哲學是相遇的,他關⼼⼈類普世間共有的「存在」(Existence)之意義,並⽤獨有的繪畫技術呈現未曾可⾒之境域。Thierry Feuz 西瑞.菲茲作品亦獲重要機構與美術館收藏,包含瑞⼠歷史與藝術博物館(Musée d’Art et d’Histoire, Neuchâtel)、新加坡藝術基⾦會(Singapore Art Foundation)、瑞⼠銀⾏(UBS)、美國薩克斯第五⼤道精品百貨(Saks Fifth Avenue)以及微風集團、⽟⼭銀⾏等企業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Angela Glajcar 安格拉·格拉札
(German, b. 1970)

於紐倫堡美術學院取得藝術學士學位,現居住創作於德國。Glajcar 以紙為創作媒材,顛覆傳統、並透過紙作品本身的質量色系、重新構築光影變化及空間場域氛圍。其作品在許多知名大型公共藝術展出,如:科隆聖彼得大教堂、法蘭克福市文化部、傑克遜維爾當代藝術博物館、美因茨古騰堡博物館等大型場域,展現媒材極大的適應性、及改變空間氛圍的能力。作品永久收藏於美國傑克遜維爾當代藝術博物館、德國威斯巴登博物館、德國美因茨藝術與科學中心和奧地利的漢滕施密特家族等。

👉更多詳細資訊

Wolfgang Flad 沃夫岡·福拉德
(German, b. 1974)

德國斯圖加特藝術學院畢業。現生活創作于柏林。 Flad以其獨特雕塑語言,利用環保再生材質,如磨砂膠合板、木質、可塑性紙漿與膠水混合體,表現如同樹枝或是骨骼般交錯,形成纖細曼妙的有機體,在空間中占有一種獨特的存在與永續生長的氛圍。作品獲德國斯圖加特美術館(Kunstmuseum Stuttgart)、瑞士蘇黎世藝術館(Kunsthaus Zürich)、荷蘭烏得勒支中央博物館(Centraal Museum)等多所機構及私人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Jan Kaláb楊‧克拉
(Czech Republic, b.1978)

持續走在一條非傳統的藝術家之路的捷克塗鴉界先驅 Jan Kalab,畢業於布拉格 藝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 in Prague)。他的幾何塗鴉壁畫可見於紐約、 布拉格、倫敦、波哥大等城市。Kalab 以點出發,發展幾何圓形形變,以及 3D 塗鴉立體雕塑,從街頭到畫布,塗鴉的概念走入極簡純白的藝廊空間,擦出迷幻 的火花,他擁有在抽象藝術與街頭創作的雙重語彙,創造出充滿能量的抽象作品。 2010 年代表捷克在上海世界博覽會捷克館展出,於歐美有豐富展出經驗,作品 收藏於法國精品 DIOR 德國旗艦店、及眾多名人及私人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Tim Freiwald 提姆·弗萊瓦德
(German, b.1986)

畢業於慕尼黑藝術學院純藝術組。師承藝術家Jerry Zeniuk及Myriam Holme。為Bluerider ART代理極具潛力的年輕藝術家。Tim Freiwald的創作利用「破壞、分解並重新建構」的過程,開創作品的負空間,對於毀壞的過程「是否仍為美麗事物」以及「藝術是什麼」等問題,不斷地進行辯證。從碎片、斷裂線條、脆弱的結構體,強烈的色彩表現其破壞性的美學風格。2011年獲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Art Award藝術獎項;2014年成為藝術家Thomas Scheibitz的學生;2018年獲得科隆藝術展Art Cologne的New Positions獎項;2018-19年期間完成了班伯格Villa Concordia的駐村贊助計畫;雖然年輕,但已在歐洲多地,包括慕尼黑歷史悠久的Walter Storms Galerie等,舉辦重要個展,及不萊梅港美術館(Kunsthalle Bremerhaven)展出。

👉更多詳細資訊

Axel Anklam 艾克瑟·安克拉姆
(German, b. 1971)

畢業於柏林藝術大學,現居住、創作於柏林。Anklam 就讀於哈雷藝術與設計大學期間開始接觸雕塑並著墨於金屬物件,而後於2004年進入柏林藝術大學,在知名雕塑家Tony Cragg 的引導下持續鑽研雕塑並取得碩士學位。作品媒材包含金屬與不鏽鋼,Anklam 透過結合如玻璃纖維、環氧樹脂等的現代素材來增加作品的層次。軟材和硬材的結合呈現簡約、直白、清晰的語彙,他的雕塑作品透過光影與空間的交互作用構築而成。彼此跟隨並不斷流動的型態創造出視覺上獨特的感受。Anklam 也喜歡使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素材,像是不銹鋼網、環氧樹脂或乳膠,以光影和環境的變化創造新的視角。

👉更多詳細資訊

Almudena Pintado阿慕黛娜·品塔多
(Spain , b. 1969

Almudena Pintado阿慕黛娜.品塔多,出生於西班牙,目前創作及居住於瑞士。作品曾多次參與國際展覽及藝博會,遍及西班牙、瑞士、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美國、伊朗、新加坡、巴西多國。展覽經驗包含巴黎羅浮宮卡魯索博物館,墨西哥美洲博物館,也曾受邀參與墨西哥駐加州大使館蒂華納文化中心的藝術項目。其豐富的得獎經歷包含巴西國家藝術學院榮譽獎項,巴黎國家藝術組織獎項,巴黎藝術學院組織銅獎,以及西班牙柯爾多瓦聯盟首個國際藝術獎項。

👉更多詳細資訊

Rine Boyer 凌·波兒
(American, b. 1982)

芝加哥藝術家凌•波兒(Rine Boyer)擅長以個性化的圖案與簡潔的色調捕捉極具特色的人物性格,不拘泥於繁瑣型制下的人像繪畫傳統,展現獨樹一幟的個體印象。波兒的靈感源自於對生活的細膩觀察,新系列創作不僅延續對圖像、色彩與空間互動的實驗手法,更將描繪主題做進一步的推展,寄附於人與人,以及人與動物之間情感的聯繫上,在看似尋常的互動中卻含藏著真摯不造作的情愫,喚起觀者心中的共鳴。

👉更多詳細資訊

Christiane Grimm 克里斯蒂安·格琳
(German, b. 1957)

畢業於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ät Stuttgart)建築所,Christiane Grimm 的創作由建築觀點出發,結合層次性的幾何與色彩,將偌大空間中光影變化,透過與觀者的互動呈現。現居住創作於德國作品獲德國海德堡市政府、德意志銀行,以及私人美術館 Das Kleine Museum…等永久收藏,並擁有眾多私人藏家。

利用圖形迭合起的不明確性,Grimm 將客觀的構圖移交主觀詮釋,並傳遞幾何擴張而成的漸變美感。過去於金屬、玻璃或紙材上的繪畫,以二維的色彩和結構組織畫面,因油彩的飽和光澤及載體的物理反射特性,曖曖映出空間的深度,鮮活的色彩組合則帶出作品的脈動。近期更將創作層次推向三維的探索,迭合單色或無色的有機玻璃(plexiglass),利落劃分空間的同時也模糊色與色的絕對區隔,作品表面的波狀處理,看似發散了感知的維度,受到環境光影連動,不插電卻為靜態作品添加了動態元素,並建起觀者與作品的鏈接。

👉更多詳細資訊

Bryan Ida 布萊恩·伊達
(American, b.1963)

布萊恩•伊達(Bryan Ida,美國,1963年生)現居住及創作於美國洛杉磯,以壓克力結合環氧樹脂(Epoxy)與聚酯纖維(Polyester)的堆疊層次進行創作,由多樣的視角、色彩與城市和自然進行對話。曾多次於美國知名博物館及美術館舉辦展覽,包含蘭開斯特藝術與歷史博物館(Lancaster Museum of Art and History) 、河濱市美術館 (Riverside Art Museum)、托倫斯藝術博物館 (Torrance Art Museum)、長灘美術館 (Long Beach Museum of Art) 、洛杉磯當代藝術美術館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Los Angeles)等。作品收藏於微軟(Microsoft)與杜邦旗下杰能科(DuPont™ Genencor® Science)等矽谷高科技產業公司。

👉更多詳細資訊

Frank Maier 法蘭克·邁爾
(German, b. 1966)

Frank Maier法蘭克.邁爾,出生於德國斯圖加特,曾於喀斯魯美術學院主修雕塑,於1996 年獲得了巴登符騰堡州授予的維也納研究生居留權,目前創作及居住於德國柏林。作品曾多次參與國際展覽遍及德國、法國、英國、美國、澳洲、義大利等國,展覽經驗包括中國青島雕塑美術館、施瓦本哈爾市政府、布蘭登堡藝術協會等作品由巴伐利亞州立美術館、慕尼黑現代藝術陳列館、德國鐘錶品牌Kienzle藝術基金會等重要機構及私人藏家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Dylan Martinez 迪倫·馬汀尼茲
(American, b.1962)

美國波爾州立大學藝術碩士,主修玻璃創作。以玻璃探索媒材和視覺互動,透過光、空間與形體的變化衝擊觀者的視覺經驗。榮獲多項國際競賽獎項、米蘭國際藝術玻璃與設計競賽創新獎、匹茲堡玻璃中心首獎等。Martinez 以玻璃為主要創作媒介,在加熱塑形與冷卻凝固之間,吹化出生動的姿態。主張作品是實驗的載體,而非追求技術表現的裝飾,運用玻璃折射及任意彎折的特性,探討不同的視覺體驗。本次展出的 Waterbags 系列作品,透過對玻璃特質的精準掌握,細緻地呈現移晃中水袋的形貌,袋緣粒粒水珠彷彿即將滑落,為其經典的代表作之一。

👉更多詳細資訊

Tanja Rochelmeyer 譚雅·侯荷麥爾
(German, b. 1975)

畢業於柏林技術與經濟應用科學大學,現定居於德國柏林。 Tanja Rochelmeyer 的許多創作養分源自於他的工程學背景,例如關於對細節的專注和數理上的精確 性,然而計算不是創造的媒介,而是著手創作的中間步驟。過去受到作為一位工 程師的訓練,讓技術上的完美主義成為他的優勢,與影像創作的時刻形成了鮮明 對比,最終定位於他本身和創作的主體。「建構主義與未來主義和最新的建築相 遇,並融合為一種新的現代繪畫語言。」Tanja Rochelmeyer 創造了迷宮般的、 分散的空間配置,更帶來圖像概念的多視角。

👉更多詳細資訊

Dirk Salz 迪爾克·薩爾茲
(German, b. 1962)

Dirk Salz出身於藝術世家,從小學習繪畫與藝術史,現創作居住於德國魯爾河畔米爾海姆。Salz在創作過程從不使用筆刷和畫布,而是藉以油漆滾筒及潑灑樹脂的重力,使得他的作品跳脫出傳統極簡主義,持續探索透明度、色彩的影響、與線和空間的關係。受Abstract Expressionisim(抽象表現主義)代表畫家Barnett Newmann、Mark Rothko及Ad Reinhardt影響甚深,他在色彩深度及層次感的掌控也總能與源自於南加州的Light and Space Movement(光與空間運動)連結。Salzk的作品曾在歐洲、美國各城市展出,也獲許多私人藏家及機構收藏,包含全球領先的油漆和塗料企業Akzo Nobel。

👉更多詳細資訊

Isabella Kohlhuber 伊莎貝菈·科赫胡貝爾
(Austria, B.1982)

畢業於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跨媒體藝術系,以維也納與漢堡為創作據點,目前亦任教於維也納藝術大學。師事奧地利藝術家Adolf Frohner與捷克當代攝影藝術家Jiři David。自2006起積極參與維也納的展覽,2018在維也納White Cube Yellow舉辦個展,於維也納當代藝術館、維也納博物館區等多種藝術機構展出。獲奧地利超級聯賽100周年藝術競賽Art Challenge首獎。Kohlhuber以文字為題,透過繪畫、裝置、雕塑、動畫等不同形式的創作,主張藝術作品為傳遞訊息的載體,探討在溝通過程中,圖像或文字如何傳達意義,又是如何被詮釋和解讀。作品獲奧地利知名藏家 Martin Lenikus收藏機構Sammlung Lenikus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Ramiro Smith Estrada 拉米羅·史密斯·埃斯特拉達
(American, b. 1984)

拉米羅. 史密斯.埃斯特拉達(1984生),居住及創作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2007年,埃斯特拉達於阿根廷社會博物館德爾大學(UMSA)主修雕刻。分別於2010年和2013年參加國家雕刻美術展,並於2012年榮獲威廉姆斯獎。2014年,更獲選參與由Gachi Prieto畫廊與多位知名教授聯合主持之當代藝術實踐診所計畫(PAC,以西班牙語為首字母縮寫)。多次於阿根廷舉辦個展及群展,並於2014年邁阿密溫伍德藝術區參加阿根廷連展及2015為比利時布魯塞爾La Vallee駐村藝術家。

拉米羅. 史密斯.埃斯特拉達的作品圍繞著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們如何描繪自己」的主題。描繪通過自戀的觀點,我們不斷編織一個關於自身的故事,是時尚,是當下也是最新潮的。

👉更多詳細資訊

Sebastian Masegosa 賽巴斯汀·馬賽戈薩
(Argentina, b.1974)

Sebastian Masegosa ,阿根廷泛美藝術大學 Panamerican University of Art畢業,居住及創作於阿根廷。作品利用壓克力、油、烤漆、石油、腐蝕性材料等不同媒材的性質,進行抽象風格繪畫創作,屬非傳統表現型態、銷售熱烈藝術家。曾於阿根廷國家藝術基金會(Fondo Nacional de las Artes),阿根廷國家裝飾藝術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 Arte Decorativo),蒂雷格藝術博物館(Museo de Arte Tigre),門多薩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o de Arte Moderno, Mendoza)等美術館展出。作品獲內烏肯國立藝術博物館 (MNBA Neuquén)收藏,及眾多私人藏家青睞,如葡萄牙知名建築師 Manuel Aires Mateus。

👉更多詳細資訊

NONOTAK STUDIO
(EST. 2011)

法國雙人組合Nonotak Studio的組合誕生於2011年底,由負責動態視覺的插畫家Noemi Schipfer及擅長音樂及空間構成的電氣音樂家Takami Nakamoto共同進行創作,透過電子節拍和燈光的搭配,建造一個視覺效果豐富的場景給觀者。Bluerider ART此次展出Nonotak Studio之”DAYDREAM V.3″,此系列為一裝置藝術表演的計畫,能使觀者置身其中而體驗到空間扭曲感的氛圍,彷彿周遭的空間及時間產生如加速、收縮、錯置等變形效果。這個作品旨在於真實空間和虛擬空間中建立一個身體實質的連結,藉以模糊虛實之間的區隔,使觀者能夠暫時遠離現實生活。”DAYDREAM”利用聲光裝置表演對觀者提出”沉思”的邀請;在強烈的感官體驗中,觀眾被帶領至被動的位置而能藉機思考沉澱。

👉更多詳細資訊

Amy Van Winkle 艾美·凡·溫克
(American, b.1970)

出生於美國麻州、定居於芝加哥,屬自學藝術家,自小便開始藝術創作,媒材包含炭筆、壓克力顏料、帆布及古書籍。創作理念受到大師 Gerhard Richter、Mark Rothko 及 Cy Twombly 啟發,以帶律動的線條及隱約結構的抽象畫著稱。在美展覽豐富,曾於 Freeport Art Museum 展出,獲眾多私人及包括荷蘭銀行在內等大型企業收藏。

Amy Van Winkle 擅長使用油彩及蠟彩(Encaustic)創作。油畫作畫過程中利用磨擦、刮除顏料等手法,表現時間性和不同層次間的對話,在不同技法、厚塗的肌理效果中,呈現細膩變化的細節。「蠟彩」技法源自於三千年前古希臘,主要使用在壁畫及架上繪畫。創作過程需將蜜蠟、松香脂、白蠟,融合松節油及樹酯熱處理後,直接在基底材表面上作畫。蠟彩畫有冷卻後定型的特性,耐久度極高,並能創造出如同油畫般的立體感、及水彩的輕透。

👉更多詳細資訊

作品 Work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