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厅
【台北·仁爱Algorithm & Appropriation 演算 & 挪用 – Pascal Dombis, Caro Jost 双人展
2.15 – 4.2 , 2020

看展览


2020年2月Bluerider ART 台北.仁爱推出法国Pascal Dombis及德国的Caro Jost两位艺术家,以不同的当代创作手法- 演算及挪用,探索关於过去、现在、未来不同面向,’Algorithm & Appropriation‘  「演算 & 挪用」- Pascal Dombis, Caro Jost 双人展。图像在歷史上早於文字之前被使用,身处数位科技之时,科技工具、大数据技术、人工智慧发展等,不仅影响未来也改变歷史,作为当代的艺术创作者 ,Dombis引用柏洛兹曾说”Image is Time”,图像代表人们与时间的关係。Dombis以崭新的媒材Algorithm演算法作为创作方式,操作不同变项进而创造不同的视觉影像,透过立体光栅媒材的叠合,除了创造新型态的艺术语言,也带出数位时代图像的阅读及资讯的传播随时间演进,如何改变人类生活的思考。艺术上的Appropriation 挪用、是适当地使用既有存在的物件及图像,借用它、 採用它做出意义上的转化,挪用的开端及翘楚是Marcel Duchamp使用readymades 现成物的概念,仅透过选择工业產品及展示的过程来传达艺术意义。自此之后,达达主义(Dada) Robert Rauschenberg 等艺术家都採用了非传统的材料纳入自己的作品。进到1990年代后的数位时代,不断蜕变与进化的科技更让艺术挪用的方式更加扩展,各式各样的讯息、媒体都可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Caro Jost 从艺术史中探寻过往艺术家的故事,挪用他们最原始的文本、亲自抵达原始的时空场域,输入素材、转化、重新编码,直接用新的形式输出,她向卓越的艺术成就致敬,并将精神性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使用「行动」即「艺术」的直接方式,表达一种自我发现的世界观。

Caro Jost, Notes C.J. (Ten Man) III, Epoxy, sand paper, tape, acrylic, digital, silkscreen on shaped canvas, New York, Munich, 2011+2019, 88x127x15 cm

看展照片

看艺术家 Pascal Dombis


Pascal Dombis 帕斯卡尔·多比斯
(France, B.1965)

法国国立里昂应用科学学院主修工程科学学位,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大学修习电脑艺术。现居住及创作于巴黎。出身工程及电脑科学的Pascal Dombis为法国知名数位艺术家,90年代开始利用电脑演算法作为创作手法,透过撰写简单的程式编码,让电脑进行重複性运算,操作不同变项而产出不同的视觉影像,透过立体光栅的叠合,作品呈现特殊未来感。Dombis有丰富的国际展览经历,包含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艺术家与机器人」展,55届威尼斯双年展官方卫星展「Noise」,法国文化部于巴黎皇家宫殿(Palais Royal)委託客製现地计画「Text(e)s~Fil(e)s」,巴黎白昼之夜(La nuit Blanche),义大利阿克里当代艺术博物馆等。作品由台湾国巨基金会,布达佩斯美术馆、日本大型企业Seiko Epson Corp. Canon Inc.,韩国大邱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永久收藏。

台湾国巨基金会收藏
Dombis有许多大型公共艺术创作计画。从早期随机排列线条的系列,如2008年于巴西圣保罗伊塔乌文化学院(Instituto Itaú Cultural)建筑物外墙上百万条彩色线条组成的Mikado Xplosion (2008);美国伊利诺西北大学校园内Block Museum的螺旋线条系列Antisana II (2008),由几何线条创造出不断扩散、如有机生命体一般的形体。

Ligne-Flux (2016), @ 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chitecture, Strasbourg, FR , Pascal Dombis & Gil Percal (architect), Foot-bridge under face, printed glass, 2016年於法国圣特拉斯堡的建筑学院 (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chitecture, Strasbourg)校园天桥设计作品

Perspectives Inversées (2017), 巴黎皇家宫殿花园 (Jardin du Palais-Royal, Paris)由三面玻璃面板组成的。

Dombis除了利用算法随机排列各式几何线条,在作品中也加入了文字的元素。长达五年 (2010-2015) 的著名创作计画 Text(e)~Fil(e)s,2010年于巴黎皇家宫殿 (Palais Royal) 展出,长252米,如铺盖于地上的缎带,作品中堆叠成千上万条欧美著名文学家,如 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狄更斯、波特莱尔…等,撰写有关巴黎皇家宫殿的文本。Text(e)~Fil(e)s系列也曾以时尚、织品相关文章内容排列,2015于巴黎时尚与设计中心 (Cité de la Mode et du Design, Paris)木栈道现地製作展出。当人来人往的人潮走过皇家宫殿的长廊,不仅丰富了视觉感受,更提供一种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Time Cube (2017), @ Orenga de Gaffory, Patrimonio, FR , UV black print on digitally cut aluminum composite with inside mirror. Pascal Dombis展现了丰富的创作能量,不仅在创作题材上不断突破,以线条、文字、图像的元素加入作品中;更在作品展示的形式上不断创新。将文字系列的作品立体化,Dombis打造出Time Cube (2017),这件四方体、中间镂空的作品。置于户外空间,高两米五的立体装置,观者可以绕着Time Cube移动,阅读作品中呈现的文句,进入互动性的观展体验。另外,Dombis也有不少影像呈现的作品。如 The End(less),为期六年 (2013-2018)的创作计画,曾参与国际大型艺术节,于2013年的巴黎白昼之夜 (Nuit Blanche)活动中,于巴黎里昂地铁站做限时12小时的影像投放。

The End(less), 2013, @Nuit Blanche 2013, Métro Gare de Lyon, Paris, FR, Site-specific film installation, 2 screens, 4 × 2.5 m each
Post-Digital Mirror , @Noise, 55th Venice Biennale of Art, 2013, Dombis的重要展览经歷,参与55届威尼斯双年展官方卫星展「Noise」,展出其经典的单色monochrome系列作品 Post-Digital Mirror。

身处现今数位科技与生活不可分的社会,人们早已形成一种图像资讯阅读思考模式。追溯至20世纪初期,战后的短短八年间,达达主义 (Dadaism) 席捲欧美,「反艺术」的诉求、颠覆了当时人们观看艺术的方式。从达达运动创始人Hugo Ball (Germany, 1886-1927) 的Cut-Up 有声诗,以断裂式的朗诵掩饰诗文;乃至法国艺术家Francis Picabia (1879-1953)在达达主义的影响下,创作出著名拼贴作品 “Tableau Rastadada”。 达达艺术透过分裂、重组图文,追求偶然和随兴,进一步挑战传统美学体系。1960年代开始,多位欧美艺术家使用受电脑控制的绘图仪 (Plotter) 进行创作。1980-90艺术家透过程式编码在电脑直接进行绘製,如Ernest Edmonds (UK, b. 1942)、Desmond Paul Henry (UK, 1921–2004),皆利用分形 (Fractal) 重复排列组合进而產生复杂图像。而演算法艺术 (Algorithmic art)的出现,不仅突破了人们对於艺术手绘的认知,更开创人文思想与人工智慧之间关係的探讨。

Hugo Ball reading cut-up poem “Karawane”, 1916
Francis Picabia, Tableau Rastadada, Cut-and-pasted printed paper on paper with ink, 1920

Pascal Dombis受到美国小说家 William Burroughs 柏洛兹 (1914-1997)以及英国作家诗人Brion Gysin (1916-1986)於60年代使用”Cut up”挖空切割技术,重组文本及影像进行艺术革命的影响,开始在演算法的语言中,加入文本、字母、图像等元素,进而更复杂化原先仅以线条创造出的几何抽象视觉,带出作品中达达主义的精神。William Burroughs柏洛兹创作使用的”Cut-Up”切割法,为重要的一种艺术实验手法,将文本与图片进行不同形式的切割与变形,再重新组合。Dombis选择了柏洛兹在创作中探讨文字与图像之间关係的一些字句,如 ”Image is time”, “Image is trapped in word”, “Reality is a scanning pattern” 等,将这些文字或格言,以切割的形式加入作品。线条、文字、图像,都是数位科技轻易即可產生的基本元素,但是当Dombis把这些元素都加入演算法的操作之中,能够掌握的变项即更加繁复,而文字与图像本身所代表的符号,其乘载的信息与资讯,也让呈现出的内容含有更多层次的意义。 1990年代末期,Dombis便开始使用演算法(Algorithms)的技术创作,经过近30年的创作经歷,在艺术家资讯收集、程式编写、信息承载的主导下 ,Dombis纯熟的演算法技术,透过数位演算艺术的随机性,表达当代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思潮的深入探讨。

William Burroughs / Brion Gysin, The Third Mind, 1965

在提及演算法如何运用为新媒材之前,势必会提到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的Fractal Art分形艺术。分形艺术利用电脑进行计算,依照数学公式反覆迭代运算,创造出对称、几何,不断扩展的图形。以演算法作为创作工具,基本上较分形艺术的几何迭代指令更加复杂化,透过将不同的指令输入程式中,由电脑进行图像的绘画。一般常见将演算法当作绘图工具,利用撰写程式语言去模拟、排除、或辨别既有影像的再现。 Dombis早期的创作以抽象绘画为主,他对于几何、抽象、螺旋(Spiral Form)等元素非常感兴趣,在90年代初期接触到电脑艺术时,Dombis即以最基础的「线」作为操作变项,让运算程式不断的重复同一指令延伸「线」的运转方式,创造出如有机体一般的型态。每当他改变一项程式语言中的变项,电脑运算产生出的图像即会改变,每次随机产生的影像都不尽相同。而这个演算法机器的创作过程,与有机物无限繁殖的过程也略有相仿。

Fractal art exhibition, 2013
Rizong III (1999), Villa Tamaris, La Seyne-sur-Mer – FR, Site specific digital print installation, 9.00 x 4.30 m
Rizong I (1999), Centre Culturel Français, Turin – IT, Pigment print and acrylic paint mounted on plexiglass, 1.00 x 3.00 m

Antisana Virus (2001), Galerie EOF, Paris, FR, Print installation of 100 unique pieces, 60 × 60 cm (each)

谈到为何选择以线为起点,Dombis说:”A line is not just a line: it is a whole story. It might even be the story of Mankind.” 在澳洲原住民的文化中,「线」是人类歷史源起的起点,他们深信每个图腾的始祖在漫游全国时,沿途撒下语言和音符,织成「梦的途径」(Songlines,有人称之为歌之版图)。古希腊伊比鳩鲁学派也认为,世界的创造源於原子在其看起来垂直的坠落中的轻微扭曲,它们相互碰撞而诞生了真实世界。对Pascal Dombis而言,使用数位科技作为创作媒材,他非常谨慎的将科技的技术做为一项工具来使用,而非将这项工具用来展示其功能,或不小心落入被技术引导的窠臼。他使用电脑演算法的科技,保持作品与技术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在过去近30年创作过程中,Dombis从初期的线条,到加入文字、图像等元素,不断的使用演算法,加深其程式语言的复杂化程度,让透过电脑编码运算產生的资讯以超量过载的方式產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文字在Dombis作品中,透过演算法的操作,改变字型、变换大小、翻转、堆叠、字音转换等,最终文字的意义或已消弭,而可被当作是一种图像去理解。使用文字作为基础的计画RightRong,将原先呈现对立的两个单词Right/Wrong大面积的堆叠覆盖於立体光栅(Lenticular)上,模糊动态的阅读经验,让视觉不再专注在字词的对错和字义,反而反覆咀嚼混乱而多层次的立体图像。SpamScape计画则来自於现代人无论生活或工作在电子邮件的处理上,经常忽略的垃圾邮件(Spam)内容,这些由人类建立,透过人工智慧產生模拟真人口吻的垃圾邮件,佔现今电子资讯的90%流量,透过机器人编写程序来骗过机器的企图,反映科技社会中真假讯息的多变。

除了文字,数位科技时代下的资讯社会,大量流动的图像以及网路普及所带动的快速资讯流,也在当代社会中对大众生活型态产生影响。 Dombis的经典系列计画Meta-Google,以社群最大资讯搜寻平台Google为数据基础,艺术家定期Google特定字句或是资讯,有时单纯Google “Google”,有时Google影响其至深的William Burroughs于作品中讨论关于语言与图像关系的格言,搜集到的成千上万图像,有些关于Google行销资讯,及未来网路推进发展的内容,有些则包含网路搜寻平台涉及监控议题的讨论,代表了资讯社会中对于该主题的各种正反讨论或诠释,而这些图像作为该计画的材料,Dombis以随机、大量运算的形式堆积排列,重复堆叠书写出一篇篇在立体光栅下神秘而诱人探究的篇章。配合以立体光栅(Lenticular)的方式呈现,当观众身体随着画面移动,动态、模糊、随机的动态视觉,让读取这些图像变得更加复杂,借此讨论数位时代中,数位演算、以及无法计数的数据资讯扩张,对现今社会的生活型态所带来的影响。

SpamScape (2012), Lenticular print on aluminum composite, 2.20 × 2.20 m (2 panels), 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艺术家与机器人」展,展出探讨网际网络世代资讯流通议题的 Spam Scape。

Pascal Dombis, Google Google (Mirror), 2015, Lenticular print on mirror aluminum composite, 1.20 × 1.20 m

Video, Meta-Google (2015-2018)
Video, The Ends of Painting, 2019

国内外媒体报导

看藝術家 Caro Jost


Caro Jost 卡萝•杰斯特
(Germany, b.1965)

慕尼黑大学法律学院及慕尼黑艺术学院毕业,现居住及创作于慕尼黑。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然而将这种锺爱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露无遗的,就是来自德国慕尼黑的艺术家 Caro Jost,长期追溯以慕尼黑为大本营的抽象表现主义为主题创作。她的创作关于时间、空间及事件,另一成名系列Streetprints,造访全球超过70个地点,将在街头採集的痕迹烙印在画布上。作品曾在纽约MoMA、纽约 Chelsea Art Museum、威尼斯 Guggenheim Collection等机构展出、并获MoMA Library collection (The archives of MoMA, NY) 、Chelsea Art Museum (NY) 、Museum of the City of Munich等多间国际重要艺术机构永久收藏。

Artist Studio Munich, Germany
Museum der Bildenden Künste, Leipzig, Germany
Peggy Guggenheim Museum, Venice, Italy
MOMA, New York, United States
Chelsea Art Museum, New York, United States

艺术上的 Appropriation 挪用,是适当地使用既有存在的物件及图像,借用它、 采用它做出意义上的转化,挪用的开端及翘楚是 Marcel Duchamp 使用 readymades 现成物的概念,仅透过选择工业产品及展示的过程来传达艺术意 义。自此之后,达达主义(Dada) Robert Rauschenberg 等艺术家都采用了非传 统的材料纳入自己的作品。进到 1990 年代后的数位时代,不断蜕变与进化的科 技更让艺术挪用的方式更加扩展,各式各样的讯息、媒体都可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Marcel Duchamp with Bicycle Wheel, 1913
Robert Rauschenberg Retroactive II 1964,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

不使用画笔或画架,也不将摄影幻觉转为现实,而从街道上寻找主题,Jost耗时数年完成的知名纪录片作品Final traces of abstract expressionists,她追溯时代,像侦探般追踪著前辈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创作轨跡造访工作室并会面熟识艺术家的亲属及友人,走过艺术家取材的街道、公寓、会议场所、酒吧及展览空间,所有的素材,关於逝去的艺术家,然而艺术仍在发展。抽象表现主义不以描绘具象为目标,而是透过点、线、面、色彩、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没有具象画面,但纽约这个城市却处处残留著他们的足跡。当Hans Hoffman、Jackson Pollock、Mark Rothko等艺术家著正装,在镜头前留下合照,在纽约各地的建筑空间中留下他们的精神意志,在厚厚的剪贴纪录本中,地上的痕跡烙印在画布上,最后Caro Jost 站在Barnett Newman曾经驻足的地点 ,慢慢退后却变成了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是一首穿越过去与现在时间交织的诗歌。

NOTES W.K. June 30, 1911(envelope and stamp), epoxy resin, acrylic, digital silkscreen on shaped canvas, 2018, 66 x 59 x15 cm, Wassily Kandinsky 邮戳 1911年亲笔写给当时女友Gabriele Münter 书信信封,原版由Gabriele Münter 基金会授权,Carol Jost 再挪用创作

另一著名系列 ─ Invoice Painting ,Caro Jost 也蒐集艺术家在某个特定时间点创作时使用的档案,像是笔记手稿、 购买顏料的收据副本,挪用於画布上再创作出属於她的艺术,像是 Invoice painting B.N. February 8, 1956,Sketch G.M. March 15 1922 (detail red, yellow and blue),Notes W.K. 1909 blue 等作品系列。这些材料购买的副本纪录了现代重要艺术品的近期起源,Jost 将它们化作创作的一部分。如康丁斯基居住慕尼黑时期的作品是以色彩为主导的浪漫概念,强调从物质主义中甦醒,让观看者被一阵阵厚彩的浪潮包围;Jost 则是一点一点地在模糊、不清晰的文本中,含蓄地分析这些色彩组成,重现 The Blue Rider浪潮的浪漫色彩灵魂在作品上。Jost 独特的创作概念及形式受到重要艺术家认同并获得艺术家基金会支持提供珍贵手稿如 The Barnett Newman Foundation, Gabriele Münter Foundation, Günther Uecker…等, 创作计画具发展潜力。

INVOICE PAINTING B.N.February 9, 1951, Epoxy resin, synthetic, acrylic, digital silkscreen on canvas, 2016, 60 x 60 x 4 cm, 1951年Barnett Newman 買顏料收據,原稿由Barnett Newman 基金會授權

Caro Jost 独特的创作手法,使用「行动」即「艺术」直接的方式,表达一种自 我发现的世界观,并将时间、痕迹、行动具体化,存在于连续时空的美学物件里。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创造出许多著名、经典的系列。其中,其成名系列 Streetprints,造访全球超过 70 个地点,将在街头采集的痕 迹烙印在画布上。艺术层层叠叠不断建构在过去的历史上,Caro Jost从艺术史中探寻过往艺术家 的故事,挪用他们最原始的文本、亲自抵达原始的时空场域,输入素材、转化、重新编码,直接用新的形式输出,她向卓越的艺术成就致敬,并将精神性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使用「行动」即「艺术」的直接方式,表达一种自我发现的世界观。一件件的作品像是无法被消去的副本,Jost将时间、痕迹、行动具体化,挪用,却带入一份爱意,存在于连续时空的美学物件里。 2019 年 Jost 发展最新 Public Paintings ‘Walk the Talk’ 系列,她将 2001 年于纽约街头搜集到的活动传单,于 2019 年重新检视并将纸张上部分文字内容 强调、抹除,不受时空背景限制,持续将此精神延续至发展成熟以及新创的主题系列当中。

35 White Street, New York, May 11, 2018 (former studio of Barnett Newman) ,  Streetprint, digital silkscreen on canvas, 2018, 61 x 46 cm, Caro Jost 于现址:纽约白街35号前地上街头拓印street print,此为Barnett Newman 工作室旧址
Damascus Gate, Jerusalem, 2013, Street print 街头拓印
Rooftop race track, Turino, 2017, Street print 街头拓印
Parque Central, Havana, 2014, Street print 街头拓印
Rooftop race track, Turino, 2017, Street print 街头拓印
Panama Paperworks, Notel by Academy of Fine Arts, Munich, 2016 500 drawings on law gazettes
EVERYONE CAN BE A STAY, Epoxy, acrylic, ink on canvas, New York/Munich. 2001+2009, 110x70cm
FAILED, Epoxy, acrylic, digital silkscreen on shaped canvas, New York, Munich, 2001+2009, 126x88x15cm

艺术层层叠叠不断建构在过去的歷史上,Caro Jost 从艺术史中探寻过往艺术家 的故事,挪用他们最原始的文本、亲自抵达原始的时空场域,输入素材、转化、 重新编码,直接用新的形式输出,她向卓越的艺术成就致敬,并将精神性融入到 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国内外媒体报导

看作品


工作室系列

Caro Jost將曾經於世界各地旅行的回憶,創作過程的想法,乍現靈感的新作,或以Streeprint呈現、或以Hand shaped canvas形式表現,如同寫日記一般,一篇篇陳列在這一整個如同工作室的牆面上

Invoice Paintings & Notes 系列
Gabriele Münter書信郵戳 1911年Gabriele Münter寫信給Wassily Kandinsky的親筆信封手稿及郵戳,原版由Gabriele Münter基金會授權,Caro Jost挪用創作,以經典的手摺畫布呈現,將過去的瞬間凝結於作品

Günther Uecker Invoice 德國當代藝術大師Günther Uecker以釘子裝置聞名,Caro Jost取得Uecker購買創作需用的釘子的Invoice單據並挪用,畫布上的”bezahlt”在德文代表”已付款”,為Uecker親筆手跡

Caro Jost取材她親身走訪並拍攝的紀錄片Final Traces of the Abstract Expressionists,一幀幀的膠片定格畫面,集結十數位抽象表現藝術家過往工作室或住所的痕跡

Public Paintings系列
Caro Jost將2001年於紐約街頭、地鐵、公共場所收集到的傳單或是夜間課程手冊作為創作挪用拼貼使用的素材,此件作品的課程內容教授藝術家如何獲得藝廊代理銷售,Jost揶揄註記上大寫的”失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