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厅
【台北·仁爱】 如捕风 Wind Catcher – Lin Dingyi 林定义 首个展
4.18 – 6.13 , 2020

看展览


开幕式影片

开幕式照片

展场照片

展场視頻

Bluerider ART 延续推出一系列当代雕塑家,包括斯洛伐克Stefan Papco、德国Willi Siber、荷兰Reinoud Oudshoorn、德国Angela Glacjar,各自以金属、土、木、钢、铁、纸等多样媒材,表达其独特社会学、空间环境,以至形而上精神等创作理念,将再於2020年4月於Bluerider ART 台北.仁爱,推出新代理艺术家 林定义 Lin, Dingyi 首个展 ‘如捕风 Wind Catcher’ ,展出艺术家生平多件不銹钢雕塑系列作品。

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雕塑皆拥有悠久的歷史,直到二十世纪,社会环境影响下,雕塑开始呈现丰富的形式表现与精神层面的探讨,从过去传统既有的媒材与主题,逐步走向观念艺术、装置进展到公共艺术这块领域,从威权时代的雕塑,转变进入当代讨论公共性、社会性、民族性、及探讨文化内涵的雕塑概念。而在全球化时代,有雕塑艺术家专注於身体造型的转换与再现,有的则於自然中取之造形。因为雕刻、製模及仿造等技术的不断演进,立体主义、动力艺术所带来技术转变,使得雕塑的语言不断变形,民族誌艺术的影响则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的表达方式。

相对於西方雕塑的抽象主义概念的崛起,过去的中国雕塑以具象为主体,本身缺少西方的脉络,而是逐渐地在政治环境下產生变化。自 1980 年代开始,中国社会处於极大转变中,在西方艺术流派的碰撞下,许多艺术家侧重艺术的思考和对文化观念的表达,更强调雕塑与现实社会的关联。因经济改革开放及资讯交流,雕塑的创作概念与形式不断被解构、重新构成,当代中国艺术家直接指向精神性的思考,突破、试图揭露当代社会现实的状况与探讨心灵与环境之间的对话,也以自己的力量去反映社会政治下的压力。中国当代雕塑走向了多元化的趋势,如当代艺术家隋建国的雕塑,是重新寻找中国的特色定位及对快速发展时代的反省,反映了整个中国的现实与社会变迁,运用著思辨的语言,拋弃了传统具象雕塑的形,回归到人及现实生活中。臺湾的雕塑则是在学院体系中传承为主,试图在雕塑中探索文化的主体性,如 1970-80 年代艺术家杨英风将东方文化虚实空间的概念,融入西方雕塑概念中,以不锈钢为媒材创作,展现「雕塑应为环境所生」的理念,其门下之艺术家朱铭,则结合传统木雕及现代雕塑精神,将抽象形式与太极招式融合创作出经典的《太极系列》,而作品《人间系列》则探究个体与群体内心的问题。

臺湾的雕塑则是在学院体系中传承为主,试图在雕塑中探索文化的主体性,杨英风将东方文化虚实空间的概念,融入西方雕塑概念中,以不锈钢为媒材创作,展现「雕塑应为环境所生」的理念

朱铭则结合传统木雕及现代雕塑精神,将抽象形式与太极招式融合创作出经典的《太极系列》,《人间系列》则探究个体与群体内心的问题

本次在 Bluerider ART 台北.仁爱的个展‘如捕风 Wind Catcher’将展出艺术家林定义系列作品「如捉影、如捕风」中简洁优雅,俐落线条,大小不一的数十件雕塑,有机与无机线条刻画出日、月、风、火、影、土地的形貌,自由又显得安静, 飞扬又内敛。风,流动之意,在古代诗人中亦经常被引用:「我欲乘风归去」-苏軾《水调歌头》,「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林定义则以自己独特的语言詮释「如捕风」,曾说:「我的艺术,是想把生命的真诚与爱留给世人。」,一如庄子在《齐物论》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表达生与死是不断地循环反覆,不必特别为「生」而喜乐、亦不需为了「死」而感到悲伤,这样豁达超然的观念,也是万物主宰的定律。歷经生死的林定义,在作品中试图诉说:艺术,是创作者本身必须持续与自己对话与质问的过程,经歷世事变迁,最重要的,是要为了自己的生命负责,此生此刻都要真实地面对自己

媒体报导

看艺术家故事


艺术家创作影片

林定义 DingYi Lin
(Chinese, b.1971)

台湾出生,毕业于浙江中国美学院雕塑系,现居住及创作于厦门,亦为厦门仧美术馆馆长。透过不锈钢雕塑创作,探求生命灵魂本身纯真的样貌,作品纯粹且宁静,期待与万物星尘产生对话亘古留存。曾获台湾第十届国际版画双年奖、多届台湾美展获奖、国家文艺金像奖等。大型作品获厦门洲际酒店及私人搜藏。

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创作者,林定义同时拥有多重的身分,美术馆馆长,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跨越纯艺术与应用艺术的丰富经历,2009年建筑设计作品白石美术馆.名宿,也因品牌广告取景而为人所识,2019 年于厦门仧美术馆个展’与神对话‘受到瞩目。多元形式的创作,从平面、立体装置、空间到建筑设计,都可以见到林定义在过去的创作岁月,拥有着平稳内敛的个性,与对生命的热情,曾历经病痛生死交关,造就了他感性的创作理念与内涵,在劳苦忧烦的生命中,领悟世界的高深莫测与无常。

厦门洲际酒店收藏大型12×6米公共装置「王者归来」,历经四个月,近200片35公分大小的不锈钢片现地打造

林定义2019年仧美术馆个展,展出近年不同系列雕塑作品

林定义的创作理念,认为雕塑不在强化东方或西方的符号,在这个星球只存在一种真理的符号,他是住在洞穴中的人类,用原始的方式去雕凿岩石与土地,开创一个自己的世纪。如同许多艺术家普遍会提问「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的思索,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可以用自己的手创造出艺术,从模拟自然之形开始,自然无所不在对艺术产生影响力,人类需要沟通而产生的语言及符码,让自然形体化为符号及抽象的表现,林定义的雕塑纯粹且宁静,并期待与万物星尘产生对话,可以亘古地留存。曾说: 我想传递的就是那不张不扬,静静地释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直指内心的优雅与安定。因为随着时光流逝,这一切,显得渺小、谦卑、毫无侵略性。

藝術家特別推崇東方文化中無上境界的美學,將意境、韻味、空靈、含蓄,以純粹、直覺的方式表達

在材质上,林定义使用不锈钢搭配红铜作为雕塑的主体,亲手锻造的金属造型可以完全让他自身沉浸在创作的过程中,从开始到完成的过程都是一场无法重来、独一无二的体验,而光滑的不锈钢亮面,照映着观众的身影及周遭环境,产生一种特别的视觉体验。艺术家拥有一颗纤细敏感的心,细微地感受天地万物的变化与自然生态,他的作品,在探求存在于纷纷扰扰的世间中,生命灵魂本身纯真的样貌。林定义认为他的作品是与他的生命相连在一块,由身体长出来的事物。他喜欢用纯粹的形体去表现他的感知,取材于天地的样貌,如实地捕捉天地的各种形体与对人类生命的探索。以万物之形的理念,建构出充满哲理的生命观,显示了雕塑成为与环境精神层面对话的媒介。自始开始,雕塑都是与「生命」有关,与「自然」有关,无论在外环境如何变化,东西方的雕塑语言,始终不变的是关于「人」,林定义持续地利用雕塑传递他认为艺术可以贴近生命与自然环境对话的语言。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中,用自己的力量,让人们感受到个别平凡的生命,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不锈钢搭配红铜作为雕塑的主体,从开始到完成的过程都是一场无法重来、独一无二的体验。

纯粹的形体,取材於天地的样貌,如实地捕捉天地的各种形体与对人类生命的探索。以万物之形的理念,建构出充满哲理的生命观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