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rider ART 藝博 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E11

Bluerider ART 藝博 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E11

Bluerider ART藍騎士藝術空間將於2022年11月再度參展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參展藝術家包括正於Bluerider ART上海·外灘呈現大陸首展的雷諾·奧德霍恩(Reinoud Oudshoorn)、德國紙質雕塑藝術家安格拉·格萊札(Angela Glajcar)、研究語言、算法等領域的法國藝術家帕斯卡爾·多比斯(Pascal Dombis)、錄像雕塑藝術家馬克(Marck)及中國藝術家曹吉岡、張惠文。此次參展還將推出西瑞·菲茲(Thierry Feuz)、強納森·保羅(Desire Obtain Cherish)、克裏斯蒂安·格琳(Christiane Grimm)、迪爾克·薩爾茲(Dirk Salz)、葛雷戈·艾達爾(Gregor Eldarb)、威利·希伯(Willi Siber)、楊·克拉(Jan Kaláb)、坦佳·羅切邁爾(Tanja Rochelmeyer)、斯芬·杜爾(Sven Drühl)、彼得·克勞斯科夫(Peter Krauskopf)、尼克·維西(Nick Veasey)和卡蘿·傑斯特(Caro Jost)超過20位海內外藝術家的重量級作品。

Bluerider ART創辦人Elsa Wang王薇薇表示:“藍騎士藝術空間去年以‘原力The Force’為主題攜多元作品首次參展ART021,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今年再突破,以‘互動創新’、‘空間能量’、‘精神氣場’為主旋律,囊括幾何、雕塑、繪畫等來自20位東西方國際藝術家的精選作品,將帶給藏家驚艷有趣的藝術新體驗。同時,也預祝今年ART021圓滿度過十周年的里程!”

部分展出藝術家

中國藝術家曹吉岡(Cao Jigang, b.1955)
使用古老的西方坦培拉技法,以多層打底,以有為創造「留白」,表出中國山水文人精神上的「虛空」意境;初期以油畫描述歷史長城的生命,之後歷經不同技法及概念創新演變階段,形成個人獨特風格。近年則以西方古老的坦培拉技法,慢工細活多層打底中的有為留白、玉質感,表現中國山水文人精神最高虛空意境。

荷蘭藝術家雷诺奥德霍恩(Reinoud Oudshoorn,b.1953)
專注透視法與空間的探索以及「視覺的模擬兩可性」,將滅點(Vanishing Point)的視覺高度統一設在1.65米,繁復精准且大膽地創造視覺空間無限反射延伸的「絕對過程」。奧德霍恩主張「雕塑應創造比作品本身更大的空間」,以「滅點」作為每件作品的開端,由線延展成面,再由面創造詩意的想象空間。

德國女性藝術家安格拉格莱扎(Angela Glajcar,b.1970)
曾接受知名英國雕塑家Tim Scott的指導,早期以鋼鐵、⽊質或玻璃纖維等材料進行創作,近年來則專注於使用紙張作為雕塑的獨有材料。她跳脫出紙張細膩柔軟的傳統觀念,使用特殊紙打造出筆直銳利的邊緣,呈現⼏何塊⾯及延伸性畫⾯,也讓原有空間創造出新的想象。紙作為材料,吸收了周圍環境的光與⾊,因溫濕度產⽣捲曲,擁有⼀種暫時性的變化,與空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綻放它獨有的姿態。

法國藝術家帕斯卡爾・多比斯(Pascal Dombis,b.1965)
是一位研究語言、算法等領域的視覺藝術家。他所創造的動態視覺環境和藝術作品,以它們技術過程的繁雜操作、重復性和不可預測性而著名。多比斯將AI等技術應用於繪畫中,展開一場繪畫與科技的探討,並展現科技所帶來的藝術之美。

瑞士藝術家馬克 (Marck,b.1946)
作品展現社會各階層的人在熟悉與陌生環境中的生理及心理狀態,和對時間及空間的認同。在各處層層疊疊的限制之下,當代的人們游走在生存的邊界,並做出身體的回應。馬克將這些問題藉由錄像雕塑(Videosculpture)拋向觀眾,喚起共鳴與想象。

瑞士藝術家西瑞・菲茲(Thierry Feuz,b.1968)
從⽣命經驗及⾃然風景中取材,將具體之物放入虛實之間,並巧妙地跨越⽂化及抽象的界線,用藝術的方式記錄生命的美好瞬間。作家Oliver Orest Tschirky如此評價西瑞.菲茲的畫作:「 不僅可以看到⾊彩、形式、層次以及主題中那明亮、閃耀、且歡樂的情緒交織,也能感受深刻且令⼈回味的意義。」

美國藝術家強納森保羅(Desire Obtain Cherish,b.1975)
創作綜合了街頭藝術、波普藝術與挪用藝術的手法,並融入幽默諷刺性的商業符號,試圖喚起公眾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其棒棒糖及藥丸系列作品是對過度消費及名牌崇拜等現象進行的深入討論,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挑戰觀看者的價值觀。他的作品常使用巨大現成物或放大扭曲的物體裝置,以直接有力的方式傳達深刻的創作觀念。

德國藝術家斯芬杜爾(Sven Drühl  ,b.1968)
對於藝術史相當著迷,風景一直是他創作的重要主題。他運用顛覆傳統繪畫的手法,利用非傳統的材料如硅氧樹酯、油彩、漆料等不同化學組成的顏料,描繪山景、樹木、火山等多樣的自然景觀。

德國藝術家彼得・克勞斯科夫(Peter Krauskopf,b.1966)
創作以抽象繪畫為主。他在創作時先將流體顏料進行反復塗抹,再用刮刀把顏料刮除,使整個畫面形成層層疊疊的效果。克勞斯科夫對這種「反復繪畫的過程」(process of overpainting)相當感興趣,他認為這是「對時間的反復書寫」(overwriting of time),在抹去過去回憶後,再塗上一層新的歷史與記憶。

英國藝術家尼克・維西(Nick Veasey,b.1962)
國際知名的X光藝術家,借由獨特X光的穿透手段,揭示表面下隱藏的面貌,幽默而頑童式地探索人和事物的內在本質。維西的X 光創作始於一個汽水罐的成像,純粹的構造美學引起他的共鳴。在其逾二十年的創作歷程中,他曾將大型波音 747 拆解,並進行浩大的拍攝工程。維西的X光攝影所使用的設備需首先獲得國家的許可,並且輻射強度遠超出醫院的使用水平。在高度危險的環境下,藝術家憑借豐富的經驗對X光發射劑量與曝光時間進行精准調控,進而揭開我們看不見的豐富層次與內在的構成。

美國藝術家強納森羅森(Jonathan Rosen,b.1972)
畢業於VCU Brandcenter 廣告學系,過去於廣告界擔任創意總監的經歷使他深切地感受到文字、影像和宣傳對人們產生的影響力。現為全職藝術家的他,以概念性的拼貼與挪用藝術手法創造出夢想來揭開每個人深埋心中的渴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