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展廳
【台北·敦仁

New landscape   4.0  新風景4.0- Sven Drühl斯芬.杜爾首個展
7.11-8.30 , 2020

Exhibition


藝術家創作影片

Installation

媒體預覽照片

Opening Photos

風景畫,自古代以來即存在於繪畫史,在 16 世紀前皆是繪畫中的次要背景元素, 從未被當作一種正式主題看待,直到 18、19 世紀,風景畫才成為藝術家們特別描繪的主題,並漸漸蔚為風潮。Drühl曾撰寫很多關於古代及當代藝術的研究, 他也認為這同時影響他創作的方法,他尤其對 1990 年代後結構主義及後現代主義其中論述關於作者、原創、組合、混合、混搭、跨載體及跨類型等方向感到興趣,同時,他經常漫遊在歐洲博物館典藏中擷取風景繪畫的元素,使用挪用作為創作的手法之一。Drühl截取不同作品中的屬於自己的圖像,轉而進到不同的時空。德國策展人Lisa Felicitas Mattheis探討Drühl的作品,具有藝術的反思性,包含了圖像的自主性、作者身分及挪用與轉移的權利。此也說明了「挪用」對於Drühl而言是一種讓意念開放的手段,一種繪畫自我的實驗。

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 – 1840), 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 Oil on canvas, around 1817

最早的挪用藝術Appropriation可以追溯到畢卡索在1912年將報紙元素融入作品。1950年代中後期,英國與美國出現新一代藝術家,在周遭環境尋找靈感與題材,使用消費品與大眾媒體的訊息來傳遞圖像,被稱為普普藝術(Pop art)。許多藝術家像是Robert Rauschenberg試圖將美學傳統與大眾文化連結起來,並挑 戰媒介和技術的界線,利用攝影、繪畫與版畫將大量的物件圖像與文本融合在一起,產生新的意義。1980 年代美國知名藝術家Jeff Koons,或是知名挪用藝術家Sherrie Levine翻拍一件知名的作品,聲稱那是自己的作品,她甚至直接複製Marcel Duchamp作品的元素,為大眾熟悉的圖像創造一個或一組新的意涵。挪用藝術一開始引起了人們對作品原創性、真實性及創作者本身的質疑;然而1980年代挪用的手法已經被藝術家廣泛地使用至今。

這次在Bluerider ART首個展展出Sven Drühl最新的繪畫系列,始於2014 年的純漆畫(lacquer painting) ,Sven Drühl使用遊戲公司提供的矢量文件及背景紋理來創作,他轉用這些虛擬世界的矢量素材再轉化為相當擬真的風景,自此也不再與藝術史中臨摹的真實風景有關係。如同藝術家 Sherrie Levine所言的概念「每個詞、每個影像,都是被租借、被抵押的」。 Sven Drühl持續地將「風景」 再轉化為新的呈現,他所描繪的「新風景4.0」,並非眼前所見的大山大林等真實自然風景,而是曾經在藝術史上由各個藝術家所記錄、描繪、轉譯成藝術語言的風景再抽象化。

Artists

 Sven Drühl
(Germany, b.1968)

PhD in Art Science 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藝術博士,於歌德大學及德累斯頓美術學院任客座教授,現居住創作於柏林。他同時也是當代藝術雜誌《KUNSTFORUM International》的客座編輯,與策展人Christoph Tannert共同出版選集《Berlin.Status》。Drühl曾獲德國大眾基金會、柏林Rohkunstbau國際當代藝術展覽、紐約Pollock Krasner基金會的重點支持藝術家項目。曾於重要美術館展出,包括波蘭克拉科夫當代藝術博物館(MOCAK) 、卡爾斯魯厄當代藝術媒體中心、羅馬尼亞國立藝術博物館,作品獲柏林現代藝術博物館(Berlinische Galerie)、德意志銀行、安聯集團 (Allianz)等永久收藏。

As the history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dicates, images are not simple reproductions of an external world but constructions of a personal, inner or also art-immanent world. It is into precisely this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hat Sven Drühl penetrates with his landscape images, using it to conceive his own pictorial worlds. He creates independent aesthetic objects that do not deny their origins and their construction. He investigates and re-elaborate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History’s landscapes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s. In his paintings and in the works with neon lights he alludes to already existing artworks by other artists such as Caspar David Friedrich, Ferdinand Hodler or by fellow contemporary artists. They are pictures about pictures—abstractions of a second order.

近年Drühl亦使用黑漆來創作,黑色作為一種光的顏色,畫面中與油畫相融的啞光與閃耀的黑漆(lacquer)及勾勒線條的樹酯(silicon),固定在岩石、雪地與天空 的表面上。大量的繪畫性筆觸,背後卻有秩序性的安排─肌理觸感與清楚勾勒的邊緣線條,遙望著19世紀平面繪畫的各種嘗試,並與當代超扁平(Super-flat)的繪畫風潮作出了區辨,可以說Drühl是個藝術史迷,卻又以理性架構出神秘的繪畫風景。在不同視角觀看層層疊疊的廢墟、山峰結構、樹梢、開闊視野與不平坦的岩層,將感受無限的震動與閃爍,光與影、透視與空間都是重要關鍵。我們可以在Drühl的系列繪畫中感受到藝術家擁有數學家般的客觀思維,讓他思考藝術中秩序及精確的重要性,並使用優雅的方式,去排列、重新定位,找到一種新的、屬於Drühl的公式。他曾說自己總是不循傳統,他的作品有意識地將自身與傳統繪畫區分開來。

Sven Drühl最新的繪畫系列,始於 2014 年的純漆畫(lacquer painting) ,Sven Drühl使用遊戲公司提供的矢量文件及背景紋理來創作,他轉用這些虛擬世界的矢量素材再轉化為相當擬真的風景,自此也不再與藝術史中臨摹的真實風景有關係。如同藝術家 Sherrie Levine所言的概念「每個詞、每個影像,都是被租借、被抵押的。Sven Drühl持續地將「風景」 再轉化為新的呈現,他所描繪的「新風景 4.0」,並非眼前所見的大山大林等真實自然風景,而是曾經在藝術史上由各個藝術家所記錄、描繪、轉譯成藝術語言的風景再抽象化。

媒體報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