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學術評論 “天徑之道-曹吉岡的藝術” 夏可君博士

2023.8.12 Bluerider ART
曹吉岡 「天徑」個展茶會
夏可君博士發表
天徑之道-曹吉岡的藝術 (上)
曹吉岡的視覺生成 與
觀看之道(下)
曹吉岡的語言貢獻與價值

“天徑之道 —曹吉岡的藝術”
夏可君

天徑之道,徑是路,中國文化講道,所以從路走向道,曹吉岡過去幾十年的繪畫藝術,找到自己的藝術大道,已經不只是各個路的問題。 從早期的1980、1990年代曹吉岡一開始畫的是長城廢墟,不是一個現成、簡單的風景,而是一個歷史的殘骸廢墟感,一種呈現在視覺眼前的真實性,面對事物本身,以及面 對風景,面對歷史化場景,把一個山水的文化記憶,一個廢墟的直接性,以及他所直接看到的一個事實本身,他把這三者整合起來,創造出一個重觀山水的妙道。

「曹氏繪畫」獨特的觀看之道:

第一:寫生風景的薄透塊面:從石塊到純粹的塊面形狀,薄透空靈。
曹吉岡作品不同於西方抽象畫,它有非常活潑具體的場景,長達30多年的寫生面對自然生動的訓練,或者說很重要直觀的感知,從一個活生生具體的寫生寫實,到一個有主觀、 視覺構成、色彩、有形狀、抽象化的轉化、這樣個人化獨有的“曹氏繪畫”或“曹氏山水”,是非常難的轉化。 一步步簡化成山的切線輪廓,切線硬朗就像幾何形,這個幾何形就是一種抽象思維,就是在看山,就像塞尚晚期看的是一個圓柱體、球體,他看的就是一個斜線 ,甚至三角。

第二:風景或山水的輪廓:輪廓線,邊緣線,開始簡化。
很多作品裡面都是一個好像是一個邊緣的輪廓線,這個輪廓線的抽取,這個邊緣線的甚至帶有某種起伏的,有節奏感的,這樣一個邊緣線就開始簡化。

第三:輪廓的陰影:光影,黑白,遠近,虛實對比。
這個輪廓主要不是一個具體事物,而是光和影,黑和白,遠和近,虛和實的對比。 把看起來虛淡的陰影,弱的、遠的那一面,很細微的肌理,畫的非常具體。 而陽的這一面、顯得灰白的這塊,就呈現一個顛倒;把影把黑的、遠的那面吐露出來,這個顛倒、轉化是很重要的一步,跟我們視覺相反。 陰影禮贊在中國藝術是畫影,在Bluerider ART 2023年的天徑個展,曹吉岡一個非常獨特的語言的貢獻,就是把“影”,中國傳統文化最微妙的、最神奇的一個虛影,畫的如此的堅實、如此的優雅,轉化成一個抽象性的變化,但又不是西方的抽象化。

第四:邊線的柔和:薄紗化,浮動的煙嵐之氣。
作品上輕輕一抹,柔和的把浮動的煙嵐氣息畫出來,所有的微妙,無盡的味道,就在這「曹一抹」裡全出來。 雲的影投在山稜上,輕輕的一抹,因為它會飄走,所以這個一抹柔和的、薄薄的,像薄紗一樣,把整個山石虛淡化,就是煙嵐之氣,中國山水和 觀看自然,要充滿生機,這個生機是來自於煙嵐氣息,就是所謂的石如雲動,因為石如雲動才能生動。

第五:平遠的切分:黑白灰切分,壓縮為地平線平面,安穩又輕微震盪。
為什麼是地平線,它有一種安穩安定感,很平穩平穩,倪瓚的一河兩岸裡面是水紋,有種輕微震盪微妙的感受。 這種平穩的平穩,帶來曹吉岡本身超然內心的安寧,精神的氣質所達到一種素淡,透過平穩構圖,把上下有為塗抹的留白全打開,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平遠的平穩 ,淡然的超然,素淡的虛靜,這對整個現代性,對空谷的敞開經驗,是值得哲學思考的。

曹吉岡的語言貢獻與價值:

第一:自然地緣的風景與山水的模糊趣味。
曹吉岡一直是寫生,直接的觀察與世界的提取,早期作品就是具象的再現,作品從油畫的長城廢墟、鉛筆畫、丙烯、到坦培拉的技術,跟傳統水墨的黑白,所表達的流淌感, 似水墨的深染、滲透感,微妙的氣息,在蛋彩層層的迭加裡面;呈現出新的結合,實際上好像是寫生,但在坦培拉層層打底塗抹、有為留白 的技術裡面,它已經不是純寫生,衍生出山水、風景之間,界線模糊的觀看趣味。

第二:寫意的賦予:賦予風景與山水,以文人意義及崇高性。
曹吉岡畫長城這一motif、主題動機,就是崇高的,它不是一個簡單的自然風景,是長城,那張巨幅的七米的《廣陵散》,寫滿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 》像古琴的作品,把中國傳統的文人意味,以及所謂現代性的一種崇高感,去表現廢墟的挫敗感,和一種悲愴感,反過來用一種平淡、空寒受去消解 轉化這種悲劇感,甚至融化它,悲劇性這個底色,才是曹吉岡繪畫的張力,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其實恰好是經過之前的那樣一個崇高悲愴感和掙扎才走到這一步。

第三:結合宋代以來的風景畫的記憶。
把山水跟風景疊在一起,這是整個20世紀中國現代繪畫的一個主題,從林風眠到趙無極,把中國闡述的山水的走勢,一直到朱德群等,看起來是一個風景,後面是有中國 傳統山水的記憶。 比如說《白色U型》這個繪畫,它就像一個雪境圖,像王維的這種雪境,但不是王維的,所以說在這個意義上面,怎麼去把山水跟風景疊加在一起 ,它就不是西方的風景。

第四:極簡主義思維的貢獻。
中國的抽象化為什麼整個看都像西方的一個抽象化的複製? 就是因為其實我們沒有一個反向思維,畫具象的人應有抽象思維,我們畫抽象的人應該有種很強的具體思維,只有這兩種看起來是paradox,又是很悖論的感知, 才能把繪畫往深裡去挖掘。 曹吉岡U型和V型的構圖,在定義上面,它就是一個抽象畫,但它又不是抽象繪畫,就是因為它是一個抽象的思維,為什麼它不是山水,不是西方的抽象畫,因為他把空 寒與荒寒的這個意境,帶到這個看起來是抽象的構圖裡面又不一樣。 所以他不是趙無極,中國藝術要走出第三個階段,從早期的黃賓虹,特別是黃賓虹之後,到第二階段是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到第三個階段,怎麼走出一個不同於趙 無極、朱德群的那個階段,在第三階段是什麼? 曹吉岡繪畫就告訴了我們第三階段。 保留了中國傳統的山水畫的空寒和荒寒的意境,但又是一個極簡的思維,把陰影,虛的部分做的很堅實,這是趙無極、朱德群沒有做到這一步,這是 曹吉岡繪畫所代表新的一個階段的貢獻。

第五:時間的藝術:時間的凝練,餘留。 古舊的古意,以及包漿感。
曹吉岡繪畫裡有中國器物白瓷、青瓷的邊緣,有造型簡化的思維,它不是劃一個器物,是中國的玉質感,中國傳統文化玉質,不是西方的玻璃,是中國特有的釉所產生的 一種釉質感和玉質感,不是玻璃,不是琉璃,因為它有溫潤的、如玉的玉質感。 獨特的帶有中國色的黑白灰,有一種青瓷和青綠的顏色,以及把黑白灰的一種切分,包括白色的冷感,這是一種時間的藝術,是一種時間理念,帶有 古舊感,灰色,這種古色不純是一種現代人的色調,看起來遙遠,時間感,灰色感其實在晚明的漸江、在石頭的裂縫裡都畫出這種灰色,我們說心 如死灰,在這裡面有一種頹敗感,一種古舊感,可是又要富有生機,把這種實踐性的包漿感畫出來,層層的坦培拉的畫可以把蒼潤、蒼茫與溫潤 ,一方面很古舊,很蒼茫,另一方面又顯秀雅,是因為他能把悖反的時間性畫出來,蒼茫又溫潤,蒼茫又秀雅,這種蒼秀其實很難畫出來。

註:以上精簡版內容取自2023.8.12 Bluerider ART 曹吉岡「天徑」個展茶會發表。

夏可君 Dr. Xia Kejun
哲學家、藝評家、策展人。 哲學博士,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 以「無用」核心概念著稱,出版個人哲學藝術著作十多部。 倡導虛薄、虛白藝術等,為東西方哲學研究與中國當代藝術立論,產生相當影響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