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榮幸地宣布將參與首屆ART021 HONG KONG香港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此次是疫情後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首次回歸香港參與藝博會。展會期間精選多位國際藝術家的近年代表作品,創作媒材涵蓋繪畫、裝置與影像,以多元前衛的當代主題呈獻給粵港澳大灣區藏家與藝術愛好者們。
本次展會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帶來多件焦點作品,包括中國藝術家曹吉岡(Cao Jigang)的《2019 No.3》以坦培拉繪畫獨有的溫潤玉質感表現遠山的崇高意境。德國藝術家克里斯蒂安・格琳(Christiane Grimm)的《色彩的秘密生活II》(La vie secrète des couleurs II)將大自然的景色融入獨創的方形裝置,在光線與視線移動間展現“不插電的動態光影”。西班牙藝術家里埃拉・伊・阿拉貢(Riera i Aragó)的《雙輪飛機》(Two Wheel Plane)由螺旋槳開啟的空間探究,代表著承載生命旅程的探險捷克塗鴉先驅楊・克拉(Jan Kaláb)的《震動的藍色彩蛋0123》(Vibrating Blue Egg 0123)將宇宙的無垠深邃以“圓”的形式與色彩漸變,濃縮至畫布上。法國藝術家弗朗索瓦・邦內爾(François Bonnel)的《故事的全局》(The Whole Story)將音樂融入繪畫,在線條、色彩間尋求平衡之美。
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創辦人 Elsa Wang 王薇薇表示 :“疫情前Bluerider ART藍騎士藝術每年到香港展出4次以上,對於香港的藏家與巿場深耕已久,疫情以來亞洲藝術市場陸續有不少變化,此次首度回歸,對於新興起的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發展及未來走向深表關注,也期待與久未見面的藏家們相聚。”
參展藝術家:
曹吉岡 Cao Jigang
克里斯蒂安・格琳 Christiane Grimm
里埃拉・伊・阿拉貢 Riera i Aragó
楊・克拉 Jan Kaláb
弗朗索瓦・邦內爾François Bonnel
威利・希伯 Willi Siber
馬克 Marck
卡蘿.普魯莎 Carol Prusa
帕斯卡爾・多比斯 Pascal Dombis
貝納特・奧拉貝里亞 Beñat Olaberria
珍娜・華生 Janna Watson
2024 ART021
Bluerider ART 藍騎士藝術空間
展位
1F-04
展期
2024 年 8 月 29 日 至 9 月 1 日
開放時間
尊貴藏家預覽(僅限邀請)
8 月 29 日 (四) 13:00-20:00
8 月 30 日 (五) 13:00-15:00
公眾日
8 月 30 日 (五) 15:00-20:00
8 月 31 日 (六) 13:00-20:00
9 月 1 日 (日) 13:00-18:00
展覽地點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大樓 富藝斯亞洲總部
部分展出作品Highlight
中國藝術家曹吉岡(b.1955)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曹吉岡的創作經歷了40年的演變,從早期的油畫、鉛筆畫染到研究歐洲古老的坦培拉技法,並將水墨的筆墨暈化與氣韻帶入,使坦培拉在層層暈染下的溫潤特性柔化了山水的斜向切割構圖,山形線條如瓷器邊緣般具淡雅詩意。2020年開始,曹吉岡逐漸走向極簡風格,沈靜的畫面感與空寒的意境,讓山水如一抹虛影於天地間,將古典人文美學與極簡主義相容,創造中國天人合一的抽象境界。作品獲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等機構,以及兩岸三地資深藏家永久收藏。
德國藝術家克里斯蒂安・格琳(b.1957)畢業於斯圖加特大學建築所,創作從建築與立體的觀點出發,以特殊玻璃、壓克力等材質結合其特性,精確地處理分層。垂直水平分割的塊狀圖形伴隨物理光線影響著圖像的具體性,作品會隨觀看位置與光線變化,漸變出流動的色澤,使格琳的創作又被稱為“不插電的動態光影”。2024年德國 Kunststation Kleinsassen 藝術機構舉辦了格琳的大型個展,作品獲德國海德堡市政府、德意志銀行,以及眾多私人美術館Das Kleine Museum、Kunsthalle Würth等永久收藏。
西班牙藝術家里埃拉・伊・阿拉貢(b. 1954)以五十年創作生涯代表的天上螺旋槳、海中潛水艇的圖像意念深入人心,融合抽象表現主義及未來主義的繪畫、雕塑、版畫作品,混合機械、航行獨特風格聞名。《雙輪飛機》(2020)表現在有形及無形的空間中轉換,小小的螺旋槳飛機從實體跨越至神秘的空間,是一場歷練、挑戰或是生命的獨白。阿拉貢談到:“旅行是我展覽標題中常見的主題之一,它指的是藝術所代表的旅程,生命本身就像旅程一樣。”阿拉貢曾在眾多歐洲博物館舉辦個展,作品獲得法國亞爾梵谷基金會、西班牙巴塞隆納市政廳、比利時西法蘭德斯省旅遊局和芝加哥波音公司等機構永久收藏。
楊・克拉(b.1978) 是捷克塗鴉的先驅,30年的創作中經歷過兩個不同階段的演變從街頭慢慢發展至畫布上,並以點出發,透過色彩發展出圓的形變及3D立體雕塑,不斷探討畫面的深度、動態、改變、時間凍結、永恒邊界等,將戶外的狂放塗鴉濃縮成抽象的幾何色彩。這件作品基於創造顏色條紋漸變的視覺效果,和通過將剪影後退到深色調中,創造深邃的透視與層次。在此新系列作品中,藝術家減少了調色板,專注於讓繪畫中的動態形狀平靜下來,有別以往系列充滿動態張力不同,畫面中的主色表現對色彩最為純粹的迷戀,經不斷的簡化與削減後,所有的視覺張力得以在微妙的色調差異中表現。楊·克拉的作品曾代表捷克在上海世界博覽會捷克館展出,作品收藏於捷克和斯洛伐克國家博物館、巴西國家藝術博物館、中國德基美術館、韓國烏山美術館 。
弗朗索瓦・邦內爾(b.1968)以即興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將音樂性融入創作中,在過程中不斷探索各種創作技巧及媒材,包括使用數位媒體、攝影及拼貼技術。隨著音樂性的不同風格,直率單純的線條、形狀、色彩,具高識別度,自由而純粹地釋放對藝術的熱情。邦內爾藉由觀察、感受日常景象,將其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靈感和素材,使平凡的事物煥發出不凡的光彩。作品永久收藏於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更獲紐約路易威登、巴黎歐萊雅、Longchamp等國際精品及眾多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