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週報Vol.10:What’s On 1月焦點 一元復始 新年快樂

歐亞週報 Vol.10 本期:
👉What’s On 1月焦點 一元復始 新年快樂
👉藝術家新聞 蘇珊庫恩 Susanne Kühn
👉藝術家新聞 史蒂芬‧帕博丘 Štefan Papčo
👉上海 考夫曼個展 “白鯨記” 媒體3
👉台北 “蘇珊庫恩:烏龜出任務” 展出全作品
👉倫敦 “Carol Prusa: Strange Attractors” 策展理念
👉幕後花絮:台北、上海、倫敦寫春聯

What’s On 12月焦點一元復始 新年快樂

「一元復始元旦天,萬象更新萬戶春」。隨著午夜鐘聲響起,煙火點亮全球的夜空,2025新的一年以宇宙方程式與萬物理論為起點,「Carol Prusa: Strange Attractors」 歐洲首個展,將在倫敦·梅費爾揭幕,帶領觀者探索浩瀚天文深邃之美,亞洲蛇年農曆春節緊接,蟄伏感知大地脈動,期待開工後一場東西交融、古今相映的藝術旅程,向靈魂深處啟航。藍騎士藝術歐亞三地以書寫春聯,迎接新年新氣象,祝福您在乙巳金蛇年開啟充滿智慧幸運的篇章!

歐洲:
倫敦
▪️ 1.16 Carol Prusa : Strange Attractors 開幕酒會(倫敦·梅費爾)

▪️ 1.30 BlueClub 藏家專屬宇宙方程式之夜(倫敦·梅費爾)

亞洲:
上海
▪️ (整修盤點中)農曆年前藝術品收藏洽詢預約:milliechen@blueriderart.com

臺北
▪️ 11.23-2025.1.23 「蘇珊・庫恩:烏龜出任務」 個展(台北·敦仁)

藝術家新聞
蘇珊.庫恩 Susanne Kühn

恭喜 Bluerider ART 代理德國藝術家蘇珊.庫恩 Susanne Kühn 最新美術館個展將於 Galerie der Stadt Backnang 美術館開展,並接受德國公共廣播聯盟podcast的專題報導,展覽展示藝術家近期的大尺幅新作,包括於 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蘇珊・庫恩:烏龜出任務」 個展展出的系列,融入其標誌性的超現實和抽象風格,參考文藝復興時期的透視和空間構圖手法,透過深度和層次感引導觀眾進入她的奇幻場景。

藝術家新聞
史蒂芬・帕博丘 Štefan Papčo

為紀念斯洛伐克加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 30週年,斯洛伐克共和國特別以Bluerider ART 代理藝術家史蒂芬・帕博丘 Štefan Papčo的雕塑作品《Jaroslav》作為禮物,贈與UNESCO Heritage Collection 典藏。帕博丘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登山者,多年來一直從事登山運動,作品概念經常以登山活動反映人類純粹的精神層面,以及對未知環境摸索、產生冒險感及感受到生命的遼闊。恭喜史蒂芬・帕博丘獲選為國家代表藝術家!

【上海】

“”魯普雷希特·馮·考夫曼 :白鯨記”
媒體3

感謝 藝公分ArtCM 魔都生活ART 上海BANG 德米安紀實 專文報導

藝公分ArtCM:颱風天裡的自然致禮:白鯨記

🔗點擊打開連結

魔都生活ART:展覽 | 藝術家魯普雷希特・馮・考夫曼2024年全新創作個展「白鯨記」

🔗點擊打開連結

上海 BANG:藍騎士藝術 Bluerider ART 上海・外灘重磅推出 魯普雷希特・馮・考夫曼中國大陸首次個展「白鯨記」

🔗點擊打開連結

德米安紀實:德國藝術家魯普雷希特·馮·考夫曼

🔗點擊打開連結

【臺北】

“蘇珊庫恩:烏龜出任務”
展出作品

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目前展出「蘇珊・庫恩:烏龜出任務」(Susanne Kühn: Turtle Quest),蘇珊・庫恩獨特的繪畫風格,其輕鬆幽默表現,結合古典與當代,以及對植物形態學的鑽研,萊比錫藝術學院的深厚背景,自古而今,科學結合藝術。

展出作品
Works

《在水中抽煙 Smoking underwater》200x120cm 布面丙烯 Acrylics on canvas 2024
生活中總是充滿矛盾:在水下奇異的環境中,除了有被淹沒和危險的感覺,同時也是能感到身處安全和被滋養的地方;我們想要健康,但又喜愛美食;我們好奇並出門旅行,卻依賴汽車和飛機;人們吸煙,卻明知這對身體不好。這株植物展現出人性,它記錄了生物和機器間的界限,就像模仿人類的機器人一樣。

《蘭花 Orchid》120×80.5cm 布面丙烯 Acrylics on canvas 2024
藝術家在巴塞爾大學的植物標本館進行了大量的繪畫:觀察了藻類,它們的生長方式和形態學。這種柔和而優雅的形態流動被轉化為畫作中的木結構,這是畫中的唯一的莖部對比。這種有機形態變成了穩定的建築結構。

《蘇珊的鞋款 Susanne’s Shoe》110x60cm 布面丙烯 Acrylics on canvas 2024
《蘇珊的鞋子》是一幅關於我的運動鞋的畫。穿越海崖,尋找不熟悉的花朵。藝術家非常高興地將小小的人造玩偶眼睛加進了花瓣中,也喜歡這幅畫有一種清新的氣息。

《浮華世界 Vanity》90.5x70cm 布面丙烯 Acrylics on canvas 2024
作品中的椅子是一張娃娃的椅子。整個社會在虛擬世界中的縮影(如芭比、模擬市民或其他電腦生成遊戲),有部分是建立於人們的虛榮心和膚淺浮華的生活方式。因此,孔雀(雄性的物種),如同虛榮的象徵,必須置於這個構圖的中央,如同一幅肖像畫。

《烏龜出任務 Turtle Quest》100×60.5cm 布面丙烯 Acrylics on canvas 2024
《烏龜出任務》是一款電腦遊戲,這幅作品描繪的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一個被裁切的人物,我們無從得知他是如何拿著一本有著奔跑烏龜圖片的書。庫恩透過創作討論關於生成、虛擬與真實之間的界線,以及藝術有可能在人工智慧教學上做出多少貢獻。

《觀察 Observed》100.5×70.5cm 布面丙烯 Acrylics on canvas 2024
作品畫面上的建築結構是參考了一幅舊文藝復興畫作。它被染上了人造玩具色彩—薰衣草紫、淡紫色和紫色。那隻鳥是啄羊鸚鵡,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鳥,會使用工具來獲取食物,並且非常好奇。啄羊鸚鵡已瀕臨,僅生活在紐西蘭。庫恩將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那隻好奇的鳥在觀察畫面右側的「有趣(且瘋狂的)」世界。

《切割 Cut》90x80cm 布面丙烯 Acrylics on canvas 2024
這件作品讓我們透過一個娃娃屋般的粉紅色建築來觀看;作品在顏色方面使用了粉彩色系,傳達一種「可愛」卻不安的氛圍。這有點像文藝復興時期的概念,窗框提供了敘事景觀的視角。這些畫作是關於碎片、未完成的思緒,讓觀者有空間進行詮釋或補充。

《圍籬上的客人 Zaungäste》含框 84x64cm 布面丙烯 Acrylics on canvas 2024
這幅作品描繪了兩株正在聊天的植物——背景是藝術家去年在意大利看到的工地圍籬,街道中間穿越了這片紅色塑料,雜草已經叢生,儘管環境嘈雜且不友善,那些花卻依然美麗。因此決定將這一景象畫下來。

《圍籬上的客人 Zaungäste》含框 84x64cm 布面丙烯 Acrylics on canvas 2024
這幅作品描繪了兩株正在聊天的植物——背景是藝術家去年在意大利看到的工地圍籬,街道中間穿越了這片紅色塑料,雜草已經叢生,儘管環境嘈雜且不友善,那些花卻依然美麗。因此決定將這一景象畫下來。

《速寫 7 Flash Sketch 7》含框 54x44cm 木板丙烯 Acrylics on gessoboard 2020
這是一幅在疫情期間所創作的作品。電腦是與外界溝通的唯一管道。

《水下的三色堇 Pansy underwater》250 x 200 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23
這幅作品參考了18世紀德國的經典肖像畫。花朵的姿態以卡通風格模仿了威廉·蒂施拜因(Wilhelm Tischbein)《歌德在鄉間》的畫作。在蒂施拜因的畫作中,古代的廢墟散落在地上;他正處於一個過去時代的遺址中,這具有極強的象徵意義,也帶有濃厚的父權主義色彩。然而,這朵花擁有晶透的眼睛和一張有趣的嘴巴。三色堇是人工培育的雜交花卉,它們由園丁培育而成。我對它們的人工自然品質以及其人性化的特徵感到興趣。

《調色盤 Palette Konrad Witz》250x19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22
畫作展示了一塊綠色的厚重布料 — 一個帷幕的肖像,這是晚期哥德風格和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常見主題。這塊布料特別引用了康拉德·威茨(Konrad Witz)於1437至1440年所畫的《約阿希姆與安娜在金門相遇》中的綠色外衣。在庫恩的繪畫實踐中,將繪畫的物質性與工具—調色板,與繪畫的主題—帷幕結合。除了這款達達風格的思維方式,畫中的調色盤還有著粉紅色的卡通風格的腳,像是正在奔跑的小史努比。

【倫敦】

“Carol Prusa: Strange Attractors”
策展理念

卡蘿‧普魯莎 Carol Prusa (美國, b.1956)畢業於美國德雷克大學(Drake University)藝術碩士,主修繪畫,現居住與創作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 普魯莎傳承文藝復興時期的銀針筆繪畫技法,鑽研天文物理學,詮釋宇宙演化的混沌相互作用,經由銀針筆的精密與洗煉灰階,以大規模銀線描繪,獨樹一格地融入雕塑形式,表達宇宙奇異之美創作聞名。 獲得SECAC藝術成就獎。 作品受邀備受國際尊崇的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邀請展,創作收錄於多本銀針筆歷史書冊,並獲全美十數間美術館永久收藏,包括邁阿密佩雷斯美術館(Perez Museum of Art, Miami),紐約美術與設計博物館(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 New York),特爾費爾藝術博物館(Telfair Museums)、弗朗西·古德和大衛·霍爾維茨收藏,以及藝術與科學博物館(Museum of Arts and Sciences)等,並於多個包括博卡拉頓藝術博物館(Boca Raton Museum of Art),西棕櫚灘博物館等舉辦大型個展。

科學藝術。 普魯莎Prusa自述,「我尋求傳達看不見但能感受到的振動,包括億萬年前的迴聲。像科學家一樣,我尋找解釋我們所處位置的新方法,並實現對世界的最完整理解 。」十歲從「大爆炸」理論驚奇開始,普魯莎Prusa熱衷學習微生物學、病理學,數學和天體物理學,思考事物為何如此複雜和令人不知所措,但我們的呼吸卻感覺自然、簡單和平靜?她向科學尋求答案,然而科學並沒有完全的答案,她發現透過隱喻和詩歌結合藝術與視覺的美更能得到滿足,將科學和藝術視為找到自己在宇宙位置的一種方式。 普魯莎Prusa最近的研究,包括天文宇宙生成以及生命起源演變理論,其中「奇異吸引子」(Strange Attractors,在數學中吸引子是一組狀態,動態系統趨向於演化,如果吸引子具有分形結構並且是混沌的,物理學則稱為奇異吸引子),以及「弗里德曼方程式」(Friedmann Equations,在一般相對論的框架內,描述宇宙的均勻和各向同性模型中空間擴展的一組方程式 ),利用二者互動對比進行藝術性轉換。與弗里德曼方程式不同,她的作品充滿了希望和可能性,弗里德曼方程式雖是美麗的,但對普魯莎Prusa來說並不完整,因為它們沒有解釋生命與如何存在,她的創作試圖將活在這些理念矩陣中是什麼感覺,帶著歡愉的呼吸將其視覺化,在看似隨機事件的混亂中,需要來到身邊的人事最終會來到,與有些人的相遇像詩般地運作,就像奇異吸引子一樣,生活是奇異、驚訝、複雜、美麗、混亂、不隨機卻具有韌性,混沌的交互作用。

銀針筆(Silverpoint)興盛於文藝復興時期,這個古老的技法因描繪細膩的特性而受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拉斐爾(Raffaello Santi)等大師所喜愛。 文藝復興時期切尼諾・切尼尼(Cennino Cennini)所編著的繪畫技術論著《藝術之書》(Il Libro dell’Arte)中也提及,中世紀的畫室學徒必須精通銀針筆以後,才能著手學習油畫,可見此技法之高超。 受文藝復興圓頂教堂繪畫的啟發,普魯莎Prusa 開始埋首銀針筆繪畫研究,融合了對天文、自然科學,以及宇宙間神秘未知的著迷,普魯莎Prusa將古老的銀針筆技法,結合雕刻樹脂、玻璃纖維、金屬箔甚至是LED燈光等當代媒介,使我們得以想像宇宙初始的混沌,根據創作複雜程度與規模,一件作品可能需耗費數千小時才得以完成。早期以半弧形體,後逐漸展現360度球體功力,近期轉向平面畫作創新。無盡的想像其實皆經精密計算及佈局,每件作品象徵已知與未知的交觸面,平衡與反复的圖形陳述宇宙運轉的邏輯。 美國藝評家Margherita Dessanay評論,「卡蘿・普魯莎Carol Prusa 使用藝術來研究宇宙的無限奇蹟,也在她的當代作品為宇宙能量創造了新視野。」「未知」雖然讓人卻步,卻也同時使人期待,普魯莎Prusa的銀針筆繪畫詮釋宇宙演化核心的混沌相互作用,宇宙間無形的力量,也得以呈現在我們眼前。

Bluerider ART 很榮幸宣布代理美國藝術家Carol Prusa 歐洲首個展《奇異吸引子》將於2025年1月16日在Bluerider ART 倫敦·梅費爾開幕,展出一幅長達九米、雙面繪製的捲軸作品作為其核心亮點。在《奇異吸引子》中,Carol Prusa 探討了天文物理學中的「奇異吸引子」這一混亂且神秘的現象,以及描述宇宙演化與膨脹的弗里德曼方程式。透過其開創性的藝術實踐,Prusa 將科學探究與視覺藝術結合,探討宇宙與生命的緊密聯繫。展覽邀請觀眾共同反思混沌之美與宇宙的奧秘。

Carol Prusa: Strange Attractors ” Debut European Solo Exhibition

媒體記者會
2025.1.15(三)2:30pm – 6:00pm
開幕茶會
2025.1.16(四)6:00pm-8:00pm

展覽日期:2025.1.16 – 3.10
Bluerider ART 倫敦·梅費爾
47 Albemarle St, London, W1S 4JW, UK
每日 10am-6pm
info.uk@blueriderart.com
T: +44 20 3903 7827

幕後花絮:台北、上海、倫敦寫春聯

一年之初,藍騎士三地提起毛筆,一筆一畫寫下新年祈願及祝福!新的一年,”蛇”採飛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