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 Exhibition
預告片 Trailer
展場影片 Exhibition Video
展場照片 Installation view
「蘇珊・庫恩:烏龜出任務」– 2024 個展 Susanne Kühn: Turtle Quest – 2024 Solo Exhibition
台北.敦仁
蘇珊.庫恩 Susanne Kühn(德國, b. 1969)出生於德國萊比錫,現生活創作於德國弗萊堡,德國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碩士,主修繪畫與版畫,後赴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和亨特學院學習,並獲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研究資助計劃,目前任教紐倫堡藝術學院。以融合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和抽象的獨特風格聞名,作品中誇大的植物和奇幻的花卉佔據主導地位,常與建築元素或抽象幾何形狀並置,暗喻自然與人造構造之間的張力,並以幽默的手法平衡了主題的嚴肅性,展現強烈的個人特色。作品獲美國肯珀當代藝術博物館、德國布林達收藏博物館、英國Zabludowicz 藝術信託基金、哈佛大學施瓦茨藝術收藏、瑞銀藝術收藏和德意志聯邦銀行等眾國際機構永久收藏。
蘇珊.庫恩的風格是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和抽象的獨特融合,具有鮮明的對比和層次豐富的構圖,庫恩的色彩豐富飽和,充滿了生機勃勃的色調,為她的場景增添了一種繁茂、近乎夢幻的氛圍。她的作品深受繪畫史的影響,從不同藝術運動中借鑒技法、主題和美學感知,並在當代語境中進行重新詮釋。她從經典風景畫和靜物傳統中汲取元素,並融入其標誌性的超現實和抽象風格,採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透視和空間構圖手法,通過深度和層次感引導觀眾進入她的畫面,在空間、氛圍與光的層次上讓現實產生精確的幻覺。她的大型植物形象令人聯想到歷史靜物畫中的植物細節精確性,但又突破了其傳統邊界,象徵著自然在城市化世界中的韌性。她對建築元素和幾何形式的使用,也反映了現代主義畫家及包豪斯運動的影響。然而,她將這些剛硬的形式與流暢的自然線條結合,營造出一種既熟悉又煥然一新的視覺和諧感。
庫恩的作品充滿了微妙且帶有諷刺意味的幽默,溫柔地挑戰觀眾的認知與期待。這種幽默體現在她對比例和並置關係的巧妙處理上,誇大的植物、自然形態和超現實的景觀與精確而幾乎僵硬的建築元素形成了詼諧的對比,對自然和人工元素的誇張融合暗示了人類試圖控制或與自然共存的努力,有時帶來荒誕或意想不到的結果。她的幽默感還表現在本不應邏輯共存的元素並列出現,創造出一種怪誕、夢幻的質感,在一些作品中,物體似乎「長」在彼此上或出現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為作品增添了輕鬆的氛圍,柔化了其中的哲學意味。
庫恩對於科學、自然與藝術間的相互關係,及三者如何與世界互動不斷提問,她對於人工培育花種如三色堇、蘭花特別感興趣,作品中常見人物被擬人化般的花朵環繞著,猶似帶有臉孔的三色堇變成人類,而人類成了花朵。庫恩對植物的描繪參照了17世紀荷蘭花卉畫和16至18世紀的歐洲靜物畫,也對17世紀德國昆蟲科學家,同時也是藝術家的瑪麗亞.西碧拉.梅里安(Maria Sibylla Merian)致敬。德國知名藝術史學者海蒂.布倫施魏勒博士(Dr. Heidi Brunnschweiler)評論:「蘇珊.庫恩探索虛擬實境對於新形式的圖像思維(pictorial thinking)的潛力。在此過程中,她對人類和植物及其生物結構的表現進行了重新創造。有機形態可以呈現科技機器人的外觀或成長為類人生物。庫恩的作品的核心是精確的工藝,這使她能夠將多種藝術語言聯繫起來。」
2024 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台北.敦仁推出代理藝術家「蘇珊・庫恩:烏龜出任務」(Susanne Kühn: Turtle Quest)– 2024 個展,將展出近期精選新作:《烏龜出任務》(Turtle Quest)藉由電腦遊戲以此探討生成、虛擬與真實之間的閾值,以及藝術能為人工智慧教學帶來的貢獻。《在水中抽菸》(Smoking Underwater)將自家種植的蘭花以擬人化呈現,也透過描繪水中環境的滋養與危險、吞雲吐霧的自在與健康隱憂來表現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在此次展出多件新作中特別以柔和的粉蠟筆色調營造可愛卻讓人不自在的人造世界:如《浮華世界》(Vanity)的芭比傢具與孔雀肖像畫隱喻了人造世界的虛榮與膚淺;《觀察》(Observed)畫面中的建築結構取材自文藝復興時期畫作卻染上了人造玩具的粉紫色調,與背景中的日本卡通角色相映成趣,構築了有趣而瘋狂的世界。《切割》(Cut)則提供觀者透過娃娃屋般粉色建築的窺探視角。
庫恩交織超現實、拼貼與各種時空及領域的文化符碼,有如文藝復興時期的概念,窗框提供了敘述景觀的視角。在她的繪畫敘述,創造了一個豐沛生命力的複合體,融合當代網絡經驗的世界,與觀者在過去、現在與未來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她輕鬆而微妙的幽默為作品增添了概念深度,在哲學沈思和視覺享受之間達到了平衡。這種多層次的方式使庫恩的作品既具視覺吸引力,又富有思想性,在多個層面上與觀眾產生共鳴。
「蘇珊・庫恩:烏龜出任務」– 2024 個展 Susanne Kühn: Turtle Quest – 2024 Solo Exhibition
媒體記者會:2024.11.22 Fri. 2:30pm – 4:30pm
開幕茶會:2024.11.23 Sat. 3pm – 6pm(公眾開放)
展期:2024.11.23 – 2025.1.23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
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 101 巷 10 號 1F
Tue. – Sun., 10am – 7pm
info@blueriderart.com
T: +886 2 27527778
看作品Works
Smoking underwater 《在水中抽菸》
2024
200.5 x 120cm
Acrylic on canvas
《在水中抽菸》是《水底的三色堇》的系列作。
這幅作品有許多矛盾,各種元素匯集在這:首先是我的幽默感和樂觀的態度。
在水下奇異的環境中,除了有被淹沒和危險的感覺,同時也是能感到身處安全和被滋養的地方。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在巴塞爾大學研究過藻類和蘭花。這是一株我養在工作室窗台上的蘭花,它伴隨著我的日常生活。生活中總是充滿矛盾:我們想要健康,但又喜愛美食;我們好奇並出門旅行,卻依賴汽車和飛機;人們吸煙,卻明知這對身體不好。所以這朵蘭花展現了一切:吸煙、酷炫,還有智慧。
最後,這株植物展現出人性,它記錄了生物和機器間的界限,就像模仿人類的機器人一樣。我的作品是對機器人設計的一種建議,克服所謂的「恐怖谷效應」。
背景中的山景是我在瑞士阿爾卑斯山遠足時所速寫的,而前景則是我自己的物件,一個裝著零錢的錢包、手機和鞋子,這些都是不能夠被自然分解的物品。
我在畫這個身體和香菸時非常開心。
Pansy underwater 《水底的三色堇》
2023
250 x 200 cm
Acrylic on canvas
這幅作品參照了18世紀德國的經典肖像畫。花朵的姿態以卡通風格模仿了威廉·蒂施拜因(Wilhelm Tischbein)《歌德在鄉間》的畫作。在蒂施拜因的畫作中,古代的廢墟散落在地上;他正處於一個過去時代的遺址中,這具有極強的象徵意義,也帶有濃厚的父權主義色彩。
我的三色堇肖像呈現了未來可能的樣貌:我不可分解的家庭垃圾散落在海底。這些垃圾包括一罐中國茶的茶葉罐,一張印有聖羅蘭設計的奔跑大象的明信片,以及一個粉紅色的兒童水壺。燈光的色調有棕色、紫色和紅色,彷彿燃燒的火焰。前景和畫面上方長出了珊瑚,藍色的光線穿透而出。
然而,這朵花擁有晶透的眼睛和一張有趣的嘴巴。三色堇是人工培育的雜交花卉,它們由園丁培育而成。我對它們的人工自然品質以及其人性化的特徵感到興趣。
Palette- Palette Konrad Witz 《調色盤:康拉德·維茨》
2022
250 x 190 cm
Acrylic on canvas
這個系列的原則是一種普遍的美學形式——畫家的調色盤輪廓。我將畫家的調色盤視為畫家作品及其工具箱的象徵。在藝術史中,這個工具以保守且有限的方式定義了媒介:油畫,由畫家手工調配少量顏料,並用畫筆將其塗抹於畫布上。
然而,在我看來,今天的繪畫媒介已經包含了更多的內容:它已突破了自身的界限,進入了攝影、雕塑、數位表現和裝置藝術領域。《超越自身的繪畫——後媒介狀態中的媒介》是一本深入探討繪畫媒介的書籍,尤其是學者大衛·約瑟利特(David Joselit)所寫的文章對我的創作非常有啟發。
畫作《調色盤》展示了一塊綠色的厚重布料—一個帷幕的肖像,這是晚期哥特風格和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常見題材。這塊布料特別引用了康拉德·威茨(Konrad Witz)於1437至1440年所畫的《約阿希姆與安娜在金門相遇》中的綠色外衣。
在我的繪畫實踐中,我將繪畫的物質性與工具—調色盤,與繪畫的題材—帷幕相結合。除了這一種達達風格的思維方式,畫中的調色盤還有著粉紅色的卡通風格的腳,像是正在奔跑的小史努比。
換句話說:繪畫是一項既有趣又富有智慧的活動。
Turtle Quest 《烏龜出任務》
2024
100 x 60.5cm
Acrylic on canvas
《烏龜出任務》是一款電腦遊戲,這幅作品描繪的也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一個被裁切的人物——我們無從得知他是如何的——拿著一本有著奔跑烏龜圖片的書。
我經常討論關於生成、虛擬與真實之間的界線,以及藝術有可能在人工智能教學上做出多少貢獻。
Cut 《切割》
2024
80 x 71 cm
Acrylic on canvas
作品在顏色方面使用了粉彩色系,傳達一種「可愛」卻不安的氛圍。我想補充的是,這些畫作關於碎片、未完成的思緒,這讓觀者有空間進行詮釋或補充。
《切割》這件作品讓我們透過一個娃娃屋般的粉紅色建築來觀看;這有點像文藝復興時期的概念,窗框提供了敘事景觀的視角。但在我的畫作中,我並未提供一個「完整」的視角,畫面人物的部分區塊是帶有綠色光線的(夜店、溫室、迪斯科)。此外,我們可以在畫面左上角看到小玩具,好像這些卡通角色是這個人物的精神延伸。
Susanne’s Shoe 《蘇珊的鞋子》
2024
110 x 60 cm
Acrylic on canvas
《蘇珊的鞋子》是一幅關於我的運動鞋的畫。穿越海崖,尋找不熟悉的花朵。我非常高興地將小小的人造玩偶眼睛加進了花瓣中。我喜歡這幅畫有一種清新的氣息。
Orchid 《蘭花》
2024
120 x 80.5 cm
Acrylic on canvas
在《蘭花》這幅作品中,我希望把繪畫中的實際行為放在背景:在閱讀訊息的女人、前景中的景觀和布料,以及蘭花花朵。我反覆的在這些區塊上覆蓋非常透明的顏色。
在過去幾個月裡,我在巴塞爾大學的植物標本館進行了大量的繪畫:我觀察了藻類,它們的生長方式和形態學。這種柔和而優雅的形態流動被轉化為畫作中的木結構,這是畫中的唯一的莖部對比。這種有機形態變成了穩定的建築結構。
Vanity 《浮華世界》
2024
90.5 x 70cm
Acrylic on canvas
這些新作品都有著新的色彩搭配、建築空間和構圖。
作品在顏色方面使用了粉彩色系,像是芭比的家具和建築風格,這些元素都影響了這幾件作品。《浮華世界》中的椅子是一把娃娃的椅子。我想和我早期深色、帶有神秘色彩的作品系列做出區別,所以嘗試在亮色調的空間中創造一些微妙的效果。這並不容易,但我對結果非常滿意。整個社會在虛擬世界中的縮影(如芭比、模擬人生或其他電腦生成遊戲),有部分是建立於人們的虛榮心和膚淺浮華的生活方式。因此,孔雀(雄性的物種),如同虛榮的象徵,必須置於這個構圖的中央,就像一幅肖像畫。
Observed 《觀察》
2024
100.5 x 70.5 cm
Acrylic on canvas
作品畫面上的建築結構是參照了一幅舊文藝復興畫作。它被染上了人造玩具色彩—薰衣草紫、淡紫色和紫色。那隻鳥是啄羊鸚鵡,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鳥,會使用工具獲取食物,並且非常好奇。啄羊鸚鵡已瀕臨,僅生活在紐西蘭。我將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那隻好奇的鳥在觀察畫面右側的「有趣(且瘋狂的)」世界。
Zaungäste 《旁觀者》
2023
Framed:84 x 64cm
Acrylic on canvas
這幅作品描繪了兩株正在聊天的植物——背景是我去年在義大利看到的工地圍籬,我在街道中間穿越了這片紅色塑料,雜草已經叢生,儘管環境嘈雜且不友善,那些花卻依然美麗。因此我決定將這一景象畫下來。
Knofi 《蒜花》
2024
Framed:54 x 44cm
Acrylic on gessoboard
這件小幅的作品《蒜花》描繪的是大蒜的花。我很喜歡烹飪。想像一下,如果大蒜花要參加一次 AI 教學課程會是什麼模樣?哈哈,這幅畫實在太有趣了!那雙眼睛是來自於我在閣樓裡找到的一個洋娃娃。
Flash Sketch 7 《浮光掠影7》
2020
Framed:54 x 44cm
Acrylic on gessoboard
這是一幅在疫情期間所創作的作品。我的電腦是與外界溝通的唯一管道。
藝術家Artist
Susanne Kühn 蘇珊・庫恩
(Germany , b. 1969)
出生於德國萊比錫,現生活創作於德國弗萊堡,德國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碩士,主修繪畫與版畫,後赴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和亨特學院學習,並獲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研究資助計劃,目前任教紐倫堡藝術學院。以融合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和抽象的獨特風格聞名,作品中誇大的植物和奇幻的花卉佔據主導地位,常與建築元素或抽象幾何形狀並置,暗喻自然與人造構造之間的張力,並以幽默的手法平衡了主題的嚴肅性,展現強烈的個人特色。作品獲美國肯珀當代藝術博物館、德國布林達收藏博物館、英國Zabludowicz 藝術信託基金、哈佛大學施瓦茨藝術收藏、瑞銀藝術收藏和德意志聯邦銀行等眾國際機構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