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博會】DnA SHENZHEN #A09

看展覽 Exhibition


展場照

首日現場照片

Bluerider ART將於本月底參展首屆DnA SHENZHEN設計與藝術博覽會,以“Spectacular Media異媒材”為主題,推出代理歐洲藝術家馬克(Marck),漢斯・卡特(Hans Kotter),威利・希伯(Willi Siber),雷諾・奧德霍恩(Reinoud Oudshoorn),安格拉・格萊札(Angela Glajcar)等重量級作品。 Bluerider ART創始人王薇薇 Elsa Wang 表示,首屆DnA SHENZHEN設計與藝術博覽會以藝術與設計、質精為特色,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活圈,特別是深圳這個高度商業發展城市,會擦出什麼樣火花,令人期待。

在此次的主題策展中,Bluerider ART展示藝術家運用錄像雕塑、燈光、紙、鐵等不同媒材,對跨越傳統媒材,在視覺、感知、風格的探索,構建新的語言和介質表達,創建精神和物質的空間體驗和精神領域。這些重要而成熟的作品,將在展場為觀眾們帶來一場多元的視覺盛宴,從錄像雕塑激發的情緒共鳴,到光和紙藝術重塑的新的場域氛圍;從木材質雕塑演繹的華麗和靈動色彩,到鋼鐵幾何構件搭築的無限感知空間。 Bluerider ART希望帶領觀眾從多媒材中發掘藝術潛在的力量。

看作品 Works


Hans Kotter 漢斯・卡特|Triple tube|2013|160x50x50cm|1_1+1AP| Mirror, wood, plexiglas, LED color change

Hans Kotter 漢斯·卡特(德國, b.1966),作品中的生命力來自於自身與材料之間的對話與互動,他曾提及自己的藝術創作之路是從「繪畫」開始,經過「攝影」才進展到當下的「光之雕塑」。創作靈感來自於真實的生活,使 用油、水、壓克力、LED、有機玻璃、不銹鋼、霓虹燈等材料創作,因為這些物質對於光的反應,都不盡相同。如同一位「白晝與黑暗的光行者」,Hans Kotter漢斯·卡特運用光的結構,將觀眾的視線拓展到新的高度。在白晝中,極簡雕塑呈現著純粹、乾淨的極緻美感。而在黑暗中,是一種具世俗洞察力的隱喻。白晝與黑暗中竄流的光徑,允諾每個人勇於詮釋的自由。此次展出的作品Explosion將光物化,抓住宇宙自然起源的瞬間,也接取現實殞落的燎原星火,吸引觀眾進入空間錯覺和無限延伸的幻象。 Kotter 卡特利用光線的對比與錯動,產生閃爍、流動、旋轉、放射運動,充分展現藝術創作技術的精準度,而精心設計的光線及動態,更引導人們進入目眩神迷的精神之旅,挑戰觀者自由想像、體驗雋永的光之奇觀。

Angela Glajcar 安格拉・格萊札|Terforation|66×45.5×20.5cm|2019|Torn 200g paper, metal and plastic mount

Angela Glajcar 安格拉・格萊札(德國, b.1970),以紙為創作媒材,顛覆傳統、並透過紙作品本身的質量色系、重新構築光影變化及空間場域氛圍。做為一位前衛雕塑家,她過去以鋼鐵、木質或玻璃纖維等材料主要創作,近年則專注在使用「紙」 的材質來創作。她的創作理念,除了 探索紙這個媒材,具有顛覆傳統及其構築空間的雙重特性,透過紙作品本身,帶來的質量色系 、改變空間光影變化及氛圍。她使用特殊紙,跳脫傳統對紙細膩、柔軟的觀念,筆直銳利的邊緣,呈現幾何塊面及延伸性畫面,也讓原有空間創造出新的想像。展出的場域,不只限於美術館等公共空間,也在其它讓藝術對象具有特殊意涵的空間,像是教堂與紀念館,她的作品改變觀者在這些特別空間的觀看方式,產生奇妙的視覺體驗,雖是非宗教性的雕塑,卻能從空間中產生嶄新的視角觀點、令雕塑展現特有的多重能量。同時,紙作為材料,吸收了周圍環境的光 與色,因溫濕度產生捲曲,擁有一種暫時性的變化,Glajcar 讓紙自由地飛翔在空間中,綻放它的姿態及溫暖

Reinoud Oudshoorn 雷諾・奧德霍恩|G-11|2011|151 x 151 x 76 cm|Iron ( 8 parts leaning )

Reinoud Oudshoorn 雷諾・奧德霍恩(荷蘭, b.1953),以構築空間的極簡雕塑著稱,主張「雕塑應創造比作品本身更大的空間」,「消失點」是每件作品的開端,盡情延伸空間表述的可能,由線延展成面,再由面砌出空間的存在。他關注空間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自己家鄉的氛圍,地景、薄霧、海岸線的形狀,並用中性的牆壁或是地板上作為他創作的空間。 Reinoud Oudshoorn的雕塑作品給予有形物體的有限性或是無形物體的永恆性,整體散發出一種讓人沉思的氛圍及讓人進入到冥想的境界,像雪花般小碎片黏著在窗邊的寧靜。他的作品削弱了現代雕塑的特質-量體感、材質、現實的美,他的計算成了再現與幻覺,企圖在雕塑及非雕塑之間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Marck 馬克|Balance No.2|2021|150x30cm|Ed.10|LCD screen and mixed media

Marck 馬克(瑞士, b.1964),瑞士著名 Videosculpture 錄像雕塑藝術家 Marck以其獨創結合錄像與雕塑手法,巧妙述說女性面臨的社會框架。特殊的表現手法及跨文化的內容,使其展出遍及世界各地,受眾多而廣泛的收藏。 Marck的作品看似以女性為主體,實際上則是以其作為社會縮影的代表,與框架的衝撞更探討著有形與無形的束縛,喚起觀者心中的共鳴。作品無法被單純定義為錄像與雕塑的結合,更像虛實的一體呈現,由出演的排序、影片拍攝的精確定位,「錄像的目的不是敘述一個故事,而是激發觀眾的情緒」,滲入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以動態的畫面觸撥我們觀看雕塑的思維,同時也築起多媒體素材,至動力機械和雕塑的手工製作。錄像雕塑以全新的形式,揉合影像的平面表述與雕塑的空間意義,不僅闢出錄像創作的新道路,也再擴張觀者的感官體驗。此次展出的Balance No.2結合影像與重力裝置,女子在不斷搖擺的屏幕中試圖保持平衡,令觀眾在錯視中引發焦慮不安又好奇不已的情緒。

Willi Siber 威利・希伯|Wood wall object|Dimension variable| Wood, chrome enamel

Willi Siber 威利・希伯(德國, b.1949),創作不僅承襲巴洛克藝術的流動性、戲劇性和華麗的視覺效果,並帶入當代的視角。曾說”我的創作源於改變”的Siber,擅以木質、鋼與環氧樹脂、探索物質可塑性,令他感興趣的非僅材質的美感表現,而是突破媒材設限不停止的研究、驗證與推翻既定的認知,而色彩的玩味更突出其簡練風格。

Hans Kotter 漢斯・卡特|Explosion|60 cm x 60 cm|2014|7_8+2AP|Metal, LED, DMX-Controller and Plexiglas

Angela Glajcar 安格拉・格萊札|Paperwall| 56x54x10cm|2015|Torn 400g paper, screwed and glued

Marck 馬克|Waterfall|2021|65x107x18cm|AP/10|Mixed media

Nick Veasey 尼克・維西|Front Lacing Stay, 1780-1789 from the fashion collection Victoria _Albert Museum|September 2016|Ed.1_25| 841x594mm|Wool Delaine Fabric

Sven Drühl 斯芬・杜爾|SDCGT II black|2019|85 x 60 cm|Lacquer on canvas

Pascal Dombis 帕斯卡爾・多比斯|Image Is Time|110x110cm|2018|Lenticular pirnt aluminum composite

Caro Jost 卡蘿・傑斯特|Ainmillerstrasse 36, München, March 23, 2018 (former studio of Wassily Kandinsky & Gabriele Münter) |2018|60 x 50 x 8 cm|Streetprint on canvas

Jan Kaláb 楊・克拉|South Plasma|140x95cm|2020|acrylic on canvas

Christiane Grimm 克里斯蒂安・格琳|Pearl light I|2021|80x80x10cm|mixed media and acrylic glass

Marck 馬克|Transport Crates(Mini)|2021|17x19x25cm|Ed.288|Mixed-media

藝術家 Artist


Willi Siber 威利・希伯
(German, b. 1949)

Willi Siber(德國,1949年生)以實驗性創作著稱,擅以木質材料、鋼與環氧樹脂(epoxy),探索物質可塑性之美學,而色彩的覆蓋更玩味其簡練風格的表現。展覽經歷遍及歐美的Siber,不僅在 Art Cologne、Art New York、Art Miami等世界重點藝博數度展出,作品更獲德國聯邦議院(Deutscher Bundestag)、德國駐阿根廷大使館、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斯圖加特國立美術館(Staatsgalerie Stuttgart)與德國辛根市立美術館(Städtisches Kunstmuseum Singen)、私人美術館Kunstwerk(Alison and Peter W. Klein Collection)與Museum Ritter(Marli Hoppe-Ritter Collection)等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Reinoud Oudshoorn 雷諾・奧德霍恩
(Netherland, b. 1953)

Reinoud Oudshoorn 荷蘭當代極簡藝術家,畢業於荷蘭阿爾特茲藝術大學(AKI),現 居住創作於阿姆斯特丹,執教於荷蘭皇家藝術學院。Reinoud Oudshoorn 以構築空間的極簡雕塑著稱,主張「雕塑應創造比作品本身更大的空間」,「消失點」是每件作品的 開端,盡情延伸空間表述的可能,由線延展成面,再由面砌出空間的存在。展覽經歷遍 及歐美,曾於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佛多爾美術館(Museum Fodor)展出。作品於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Stedelijk Musuem Amsterdam)、荷蘭 AkzoNobel Art Foundation、荷蘭銀行(ABN AMRO)、德國私人美術館(Sammlung Schroth)等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Hans Kotter 漢斯・卡特
(Germany, b. 1966)

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邦,就讀紐約藝術學院(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 畢業於慕尼黑媒體設計學院。現創作居住於柏林。 2004年被授予「德國巴伐利亞文化獎」Bavarian Culture Award, E-ON藝術建築領域獎項。 Kotter以燈光雕塑裝置創作為人所知。曾任德國斯圖加特國家藝術與設計學院講師,2014年獲得德國國際Unna燈光藝術中心的國際燈光獎項提名。德國著名藝術史學家Kai-Uwe Hemken 評論Hans Kotter 漢斯·卡特作品:「Kotter 卡特為觀者提供了作品的維度,是批判性、自我反省、與洞察導向,同時重新呈現了現代主義的基本烏托邦。」Hans Kotter 漢斯·卡特目前持續在各國博物館展出,包括德國里特博物館、英國倫敦Kinetica博物館、德國科隆應用藝術博物館、德國科隆MAKK博物館..等。作品由意大利TARGETTI光之藝術典藏、德國立陶宛博物館、德國聯邦議會等眾多機構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Marck 馬克
(Switzerland, b. 1964)

瑞士著名 Videosculpture 錄像雕塑藝術家 Marck,現居住與創作於蘇黎世。曾說「錄像雕塑是四十歲後的搖滾樂」,其獨創結合錄像與雕塑手法,巧妙述說女性面臨的社會框架。特殊的表現手法及跨文化的內容,使其展出遍及世界各地,受眾多而廣泛的收藏,包括美國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韓國鬥山藝術中心、土耳其伊斯坦堡藝術中心、韓國私人美術館 KOO HOUSE等等。

Marck 的作品看似以女性為主體,實際上則是以其作為社會縮影的代表,與框架的沖撞更探討著有形與無形的束縛,喚起觀者心中的共鳴。作品無法被單純定義為錄像與雕塑的結合,更像虛實的壹體呈現,由出演的排序、影片拍攝的精確定位,「錄像的目的不是敘述壹個故事,而是激發觀眾的情緒」,滲入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以動態的畫面觸撥我們觀看雕塑的思維,同時也築起多媒體素材,至動力機械和雕塑的手工制作。錄像雕塑以全新的形式,揉合影像的平面表述與雕塑的空間意義,不僅辟出錄像創作的新道路,也再擴張觀者的感官體驗。

👉更多詳細資訊

Angela Glajcar 安格拉・格萊札
(Germany, b. 1970)

於紐倫堡美術學院取得藝術學士學位,現居住創作於德國。Glajcar 以紙為創作媒材,顛覆傳統、並透過紙作品本身的質量色系、重新構築光影變化及空間場域氛圍。其作品在許多知名大型公共藝術展出,如:科隆聖彼得大教堂、法蘭克福市文化部、傑克遜維爾當代藝術博物館、美因茨古騰堡博物館等大型場域,展現媒材極大的適應性、及改變空間氛圍的能力。作品永久收藏於美國傑克遜維爾當代藝術博物館、德國威斯巴登博物館、德國美因茨藝術與科學中心和奧地利的漢滕施密特家族等。

👉更多詳細資訊

Nick Veasey 尼克・維西
(British, b. 1962)

國際知名X光藝術家 Nick Veasey,藉由獨特X光穿透本質,揭示表面下隱藏的面貌,幽默而頑童式探索人事物內在的本質。 Veasey在世界各地擁有豐富展出經歷,作品登上時代雜誌封面,曾受邀TED talk演講,2017年於V&A年度特展”Balenciaga: Shaping Fashion”展出受邀拍攝的古董服飾;2018年更於全球最大攝影博物館,瑞典知名攝影美術館Fotografiska舉辦大型回顧展,並獲英國皇室威廉王子王妃及瑞典王儲親臨觀展。作品有豐富館藏紀錄,收藏於英國V&A博物館、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美國時尚設計學院美術館、德國BMW博物館、英國國立科學與媒體博物館、瑞士應用藝術設計博物館…等,並為英國V&A美術館拍攝重要館藏古董服,跨界合作對象包括Louis Vuitton、United Airline、Balenciaga等等。

👉更多詳細資訊

Pascal Dombis 帕斯卡爾・多比斯
(French, b. 1965)

法國國立里昂應用科學學院主修工程科學學位,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修習電腦藝術。現居住及創作於巴黎。出身工程及電腦科學的Pascal Dombis為法國知名數位藝術家,90年代開始利用電腦演算法作為創作手法,透過撰寫簡單的程式編碼,讓電腦進行重複性運算,操作不同變項而產出不同的視覺影像,透過立體光柵的疊合,作品呈現特殊未來感。Dombis有豐富的國際展覽經歷,包含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藝術家與機器人」展,55屆威尼斯雙年展官方衛星展「Noise」,法國文化部於巴黎皇家宮殿(Palais Royal)委託客製現地計畫「Text(e)s~Fil(e)s」,巴黎白晝之夜(La nuit Blanche),義大利阿克里當代藝術博物館等。作品由台灣國巨基金會,布達佩斯美術館、日本大型企業Seiko Epson Corp. Canon Inc.,韓國大邱美術館等重要機構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Caro Jost 卡蘿・傑斯特
(German, b. 1965)

慕尼黑大學法律學院及慕尼黑藝術學院畢業,現居住及創作於慕尼黑。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喜歡的藝術家,然而將這種鍾愛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露無遺的,就是來自德國慕尼黑的藝術家 Caro Jost,長期追溯以慕尼黑為大本營的抽象表現主義為主題創作。她的創作關於時間、空間及事件,另一成名系列Streetprints,造訪全球超過70個地點,將在街頭採集的痕跡烙印在畫布上。作品曾在紐約MoMA、紐約 Chelsea Art Museum、威尼斯 Guggenheim Collection等機構展出、並獲MoMA Library collection (The archives of MoMA, NY) 、Chelsea Art Museum (NY) 、Museum of the City of Munich等多間國際重要藝術機構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Sven Drühl 斯芬・杜爾
(German, b. 1968)

PhD in Art Science 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藝術博士,於歌德大學及德累斯頓美術學院任客座教授,現居住創作於柏林。他同時也是當代藝術雜誌《KUNSTFORUM International》的客座編輯,與策展人Christoph Tannert共同出版選集《Berlin.Status》。Drühl曾獲德國大眾基金會、柏林Rohkunstbau國際當代藝術展覽、紐約Pollock Krasner基金會的重點支持藝術家項目。曾於重要美術館展出,包括波蘭克拉科夫當代藝術博物館(MOCAK) 、卡爾斯魯厄當代藝術媒體中心、羅馬尼亞國立藝術博物館,作品獲柏林現代藝術博物館(Berlinische Galerie)、德意志銀行、安聯集團 (Allianz)等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Desire Obtain Cherish 強納森・保羅
(American, b. 1975)

藝術家 Desire Obtain Cherish,畢業於紐約知名藝術學校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擁有廣告和藝術理論背景。混合了街頭藝術、普普藝術與挪用的創作手法,他利用諷刺性的商業符號企圖驅動社會議題的討論。知名媒體 BLOUIN ARTINFO 形容他是「用最美麗與刺激的藝術外表、來包裝社會的良知」。從 DOC的別名也可以看出他的藝術信仰: 渴望、獲得、珍惜。活耀於紐約各大藝博會,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Saks 第五大道百貨公司等展出。作品獲紐約文華東方酒店集團、NBA知名球星Dirk Nowitzki及Andrei Kirilenko、知名對沖基金執行長Joseph and Diana Dimenna、邁阿密房地產總裁Gilbert Benhamou及F1 賽車總裁 Bernie Ecclestone等重要機構與私人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Christiane Grimm 克里斯蒂安.格琳
(Germany, b. 1957)

畢業於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ät Stuttgart建築所。她的創作被稱為「不插電的動態光影」。多年來她持續實驗研究光線、色彩、空間,與特殊玻璃、壓克力等材質的特性結合,有系統地、精確地、處理分層感知色彩,讓物理光線影響著圖像的具體性,作品隨著光線變化、觀看位置不同,顯示立體漸層以光作畫。作品於德國 Museum Ritter、Wilhelm Hack Museum 展出並獲頒 The public’s choice award 獎項。獲德國海德堡市政府、德意志銀行,以及眾多私人美術館Das Kleine Museum、 Kunsthalle Würth、私人機構PwC資誠聯合會計事務所…等永久收藏。

👉更多詳細資訊

Dylan Martinez 迪倫・馬汀尼茲
(USA, b.1985)

美國波爾州立大學藝術碩士,主修玻璃創作。以玻璃探索媒材和視覺互動,透過光、空間與形體的變化衝擊觀者的視覺經驗。榮獲多項國際競賽獎項、米蘭國際藝術玻璃與設計競賽創新獎、匹茲堡玻璃中心首獎等。

👉更多詳細資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