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riderDaily 作品介紹2/6
去罢,野草
作品視頻 / 介紹
藝術家介紹
Pascal Dombis 帕斯卡爾·多比斯
(French, b. 1965)
法國國立里昂應用科學學院主修工程科學學位,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修習電腦藝術。現居住及創作於巴黎。出身工程及電腦科學的Pascal Dombis為法國知名數位藝術家,90年代開始利用電腦演算法作為創作手法,透過撰寫簡單的程式編碼,讓電腦進行重複性運算,操作不同變項而產出不同的視覺影像,透過立體光柵的疊合,作品呈現特殊未來感。Dombis有豐富的國際展覽經歷,包含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藝術家與機器人」展,55屆威尼斯雙年展官方衛星展「Noise」,法國文化部於巴黎皇家宮殿(Palais Royal)委託客製現地計畫「Text(e)s~Fil(e)s」,巴黎白晝之夜(La nuit Blanche),義大利阿克里當代藝術博物館等。作品由台灣國巨基金會,布達佩斯美術館、日本大型企業Seiko Epson Corp. Canon Inc.,韓國大邱美術館等重要機構永久收藏。
Christiane Grimm 克里斯蒂安.格琳
(German, b. 1957)
畢業於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ät Stuttgart建築所。她的創作被稱為“不插電的動態光影”。多年來她持續實驗研究光線、色彩、空間,與特殊玻璃、壓克力等材質的特性結合,有系統地、精確地、處理分層感知色彩,讓物理光線影響著圖像的具體性,作品隨著光線變化、觀看位置不同,顯示立體漸層以光作畫。作品於德國 Museum Ritter、Wilhelm Hack Museum 展出並獲頒 The public’s choice award 獎項。獲德國海德堡市政府、德意志銀行,以及眾多私人美術館Das Kleine Museum、 Kunsthalle Würth、私人機構PwC資誠聯合會計事務所…等永久收藏。
Jan Kaláb 楊‧克拉
(Czech Republic, b.1978)
畢業於捷克布拉格藝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 in Prague),現居住創作於布拉格。捷克塗鴉先驅的楊・克拉Jan Kaláb 30年創作,持續走在一條非傳統藝術家之路,從街頭塗鴉走入純白空間,以點出發,發展出圓的形變及3D立體雕塑,將戶外狂放濃縮在幾何形變畫布上。2023 「藍色地平線上 Blue Horizon」個展,再次突破轉為純粹沈靜。做為楊・克拉Jan Kaláb亞洲首間發掘代理畫廊,Bluerider ART於2018年舉辦其「圓的進化 Concentration」亞洲首個展,並陸續推廣至其它城市,熱度擴大受到廣大亞、歐藏家收藏。曾代表捷克在上海世界博覽會捷克館展出,作品收藏於捷克和斯洛伐克國家博物館、巴西國家藝術博物館、中國德基美術館、韓國烏山美術館,更獲DIOR、Tiffany等國際精品及眾多私人收藏。
Jessica Drenk 潔西卡・德里克
(American, b.1980)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藝術碩士,主修3D藝術創作,透過創作傳遞物質的可塑性,延伸自然與人造物間循環應用的關係。展出經歷遍及全美,包含艾佛哈頓博物館、亞伯科基博物館、圖森美術館等,作品獲耶魯大學美術館、世界百大藏家Sherry Malin與Joel Malin、Nike執行長Mark Parker、富達投資、和麥卡倫酒廠等機構與私人藏家收藏。
Štefan Papčo 史蒂芬・帕博丘
(Czechoslovakia, b.1983)
畢業於Academy of Fine Arts, Sculpture and Space Studio, Bratislava, Slovakia。為斯洛伐克當代傑出的年輕藝術家代表,十歲開始接觸木雕天天為伍,學院時期師事雕塑家 Jozef Jankovič。作品結合環境深刻動人,利用雕塑語言,讓金屬、混凝土、木材、矽膠及蜂蠟,展現不同材質混和交織的精彩力道,看似柔軟的外表卻有自然粗糙、生命滄桑的觸感。 2011年獲紐約布魯克林 Dumbo Arts Festival 的 Best Open Studio 獎項,2015年獲得斯洛伐克 NOVUM Foundation 首獎,2018於Bluerider ART亞洲首個展,作品被斯洛伐克國家藝廊、意大利梅斯納爾山峰博物館及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Tim Freiwald 提姆·弗萊瓦德
(German,b.1986)
畢業於慕尼黑藝術學院純藝術組。師承藝術家Jerry Zeniuk及Myriam Holme。為Bluerider ART代理極具潛力的年輕藝術家。 Tim Freiwald的創作利用「破壞、分解並重新建構」的過程,開創作品的負空間,對於毀壞的過程「是否仍為美麗事物」以及「藝術是什麼」等問題,不斷地進行辯證。從碎片、斷裂線條、脆弱的結構體,強烈的色彩表現其破壞性的美學風格。 2011年獲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Art Award藝術獎項;2014年成為藝術家Thomas Scheibitz的學生;2018年獲得科隆藝術展Art Cologne的New Positions獎項;2018-19年期間完成了班伯格Villa Concordia的駐村贊助計畫;雖然年輕,但已在歐洲多地,包括慕尼黑歷史悠久的Walter Storms Galerie等,舉辦重要個展,及不萊梅港美術館(Kunsthalle Bremerhaven)展出。
Jigang Cao 曹吉岡
(China, b.1955)
出生於北京,1984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2000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表現研修組。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基礎部。曹吉岡的作品融合東西方美學,用混生方式表現中國山水畫中的“虛空”。初期以油畫描述歷史長城的生命,之後歷經不同技法及概念創新演變階段,形成個人獨特風格。近年則以西方古老的坦培拉技法,慢工細活多層打底中的有為留白、玉質感,表現中國山水文人精神最高虛空意境。曹吉岡曾表達他的內心世界:“元代詩人倪雲林在他的路上踽踽獨行,進入了極端個人化的“花不開水不流的寂寞世界”。我希望能沿著這條路繼續前行,抵達一個沒有花沒有水的更加荒寒空寂的無人之境。” 曾多次於中國美術館及海外展出,榮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獎(1999),並由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等永久收藏。
Axel Anklam 艾克瑟・安克拉姆
(German, 1971-2022)
畢業於柏林藝術大學,現居住、創作於柏林。 Anklam 就讀於哈雷藝術與設計大學期間開始接觸雕塑並著墨於金屬物件,而後於2004年進入柏林藝術大學,在知名雕塑家Tony Cragg 的引導下持續鑽研雕塑並取得碩士學位。作品媒材包含金屬與不鏽鋼,Anklam 透過結合如玻璃纖維、環氧樹脂等的現代素材來增加作品的層次。軟材和硬材的結合呈現簡約、直白、清晰的語彙,他的雕塑作品透過光影與空間的交互作用構築而成。彼此跟隨並不斷流動的型態創造出視覺上獨特的感受。 Anklam 也喜歡使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素材,像是不銹鋼網、環氧樹脂或乳膠,以光影和環境的變化創造新的視角。
Sven Drühl 斯芬・杜爾
(German, b1968)
PhD in Art Science 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藝術博士,於歌德大學及德累斯頓美術學院任客座教授,現居住創作於柏林。他同時也是當代藝術雜誌《KUNSTFORUM International》的客座編輯,與策展人Christoph Tannert共同出版選集《Berlin.Status》。杜爾Drühl經常漫遊在歐洲博物館典藏中擷取風景繪畫的元素,使用挪用作為創作的手法之一。利用非傳統的材料如矽氧樹酯(silicone)、油彩、漆料等,其化學組成不同的特性,描繪山景、樹木、火山等不同的自然主題(motifs)。曾獲德國大眾基金會、柏林Rohkunstbau國際當代藝術展覽、紐約Pollock Krasner基金會的重點支持藝術家項目。曾於重要美術館展出,包括波蘭克拉科夫當代藝術博物館(MOCAK) 、卡爾斯魯厄當代藝術媒體中心、羅馬尼亞國立藝術博物館,作品獲柏林現代藝術博物館(Berlinische Galerie)、德意志銀行、安聯集團 (Allianz)等永久收藏。
Thierry Feuz 西瑞・菲兹
(Swiss, b. 1968)
出⽣於維也納,擁有瑞⼠⽇內瓦藝術與設計⼤學碩⼠ (Haute École d’Art et de Design),⽬前以⽇內瓦為創作據點。在他的藝術世界中,藝術、科學、哲學是相遇的,他關⼼⼈類普世間共有的「存在」(Existence)之意義,並⽤獨有的繪畫技術呈現未曾可⾒之境域。 Thierry Feuz 西瑞.菲茲作品亦獲重要機構與美術館收藏,包含瑞⼠歷史與藝術博物館(Musée d’Art et d’Histoire, Neuchâtel)、新加坡藝術基⾦會(Singapore Art Foundation)、瑞⼠銀⾏(UBS)、美國薩克斯第五⼤道精品百貨(Saks Fifth Avenue)以及微風集團、⽟⼭銀⾏等企業收藏。
“去罢,野草” Wild Grass – Bluerider ART 九周年特展
► Bluerider ART 台北・仁愛
展期:
2023.2.11-2023.4.16
開放時間 /地址:
周二~周六 9am-6pm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25-1號10樓
免費參觀
► Bluerider ART 上海・外灘
展期:
2023.2.18-2023.4.16
開放時間 /地址:
周二~周日 10am-7pm
上海黃浦區四川中路133號
免費參觀